
吳冬琴查看未成年人的來信。 
進校園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 
展示反麵教材讓未成年人引以為戒。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吳鑫袁)近日,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重慶市婦聯在全市評選出10名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90名重慶市三八紅旗手和40個重慶市三八紅旗集體。其中,潼南區公安局刑偵支隊視頻偵查大隊教導員吳冬琴榮獲“重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吳冬琴,2010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視頻偵查大隊教導員、警務技術一級主管,三級警督,也是“冬琴護苗”工作室創始人,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4次;2023年11月,獲評全市“最美渝警楷模”提名獎 。 紮根警務工作的14年間,吳冬琴將自己融入基層,她不僅是案偵能手,更是服務群眾的磚瓦、引導未成年人成長的明燈。 “電影裏警察深入虎穴偵查破案的英勇形象,讓小時候的我滿懷憧憬,一心想做一名刑警。但我現在才明白,許多案件背後都藏著隱秘的傷痛。”吳冬琴回憶道。 幾年前,吳冬琴在對一名女性嫌疑人實施抓捕時,發現一名衣著單薄的小男孩正躲在角落裏怯怯地望著她,那是嫌疑人年僅3歲的孩子。看到這一幕,吳冬琴的內心被深深觸動,隨後她將孩子帶回單位,當起了“臨時媽媽”,並積極為孩子尋找臨時撫養人。最終,男孩外婆將其接回家代為撫養。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吳冬琴始終忘不掉那個孩子望向自己的雙眼,也忘不掉那些在工作中接觸到的涉罪未成年人,被問及父母信息和所在地時迷茫的眼神,於是,她抽出大量時間對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進行調查,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的孩子,很多都是缺乏關愛和正確引導的留守兒童,有的孩子因缺乏法律常識走上違法犯罪之路,有的卻因缺少安全知識受到人身傷害。 “這是許多留守家庭存在的問題,我不能視而不見。”吳冬琴意識到,對未成年人的挽救教育,比起亡羊補牢的“事後補救”,更重要的是未雨綢繆的“前端預防”。 從萌發“護苗夢”後,吳冬琴開始認真學習各種未成年人相關法律法規、心理疏導等方麵的書籍,並在日常工作中予以實際應用。在我區的中小學校園裏,常常能看到吳冬琴站在講台上為孩子們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身影。除了定期到學校開展反詐、禁毒、防性侵、反校園霸淩等不同領域的“安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開展幫扶工作也是吳冬琴的重要課題之一。 2022年5月,區公安局成立了以吳冬琴為負責人的“冬琴護苗”工作室,與轄區多個中小學廣泛聯係,對重點未成年人開展一對一係統性幫扶,建立了係列未成年人保護機製和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 為更好提升“警、校、家”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聯動作用,她和工作室同事們創新研發了“護苗警盾”數據模型。通過大數據對全區重點未成年人員情況進行梳理,並根據不良行為程度進行“紅黃藍”三色預警,將信息及時推送至學校、家庭、社區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對行為不良未成年人員納入幫扶清單,進行一對一係統幫扶,實時跟進了解,及時化解苗頭,使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止於未然。 今年15歲的小陳是“護苗警盾”數據模型的入庫人員之一,也是吳冬琴重點幫扶的孩子。2023年7月底,轄區發生多起盜竊摩托車案件,通過分析研判,警方明確身份後發現嫌疑人為4名未成年人,並很快將其抓獲,小陳就是其中之一。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吳冬琴了解到小陳的父母離異,小陳由父親撫養,但是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對小陳的關心較少。於是,吳冬琴便常常找他聊天,給他科普法律知識,進行心理疏導,希望將他引入正軌。此外,她還積極聯係小陳的父母,引導他們如何積極關心孩子、正確地與孩子對話。 經過一段時間的跟進後,小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吳冬琴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出現偷盜等不良行為,如今他正在為就讀職業學校做準備。 小陳的案例僅是“護苗警盾”數據模型運用以來的冰山一角,通過“護苗警盾”數據模型的賦能,區公安局將工作中發現的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納入了重點關注庫,並成功化解未成年犯罪苗頭20餘個,幫助轉化不良行為傾向青少年100餘人。2023年以來,我區未成年人犯罪發案率同比下降30%,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清朗的社會環境。 目前,“冬琴護苗”工作室正深度開發運用“護苗警盾”數據模型功能。吳冬琴介紹:“依托‘護苗警盾’,警方可以通過大數據賦能未成年犯罪的前端預防,實時掌握重點未成年群體情況。如果發現某個孩子出現不良行為苗頭進入警方預警範圍,我們就會及時將預警信息推送至學校、家庭、社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形成‘1+3+N’聯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模式。同時,學校和家長也可以反向向我們推送重點人員信息和孩子異常行為情況,對其進行精準守護,打通聯動終端末梢,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在吳冬琴看來,做好未成年人工作本質上是一個警察的愛民初心。“不論是科技運用還是實地幫扶教育,都是為了孩子們的成長,讓他們生活得更陽光、更健康。”吳冬琴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