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發揮潼南獨特的川渝“橋頭堡”區位優勢,近年來,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潼南以“一號工程”為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全力實施“涪江奔騰”計劃,堅定不移把“製造強區”作為潼南經濟趕超跨越贏得未來的首位戰略,奮力打造成渝中部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與遂寧共建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加速建設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增長極,以實幹實績在“雙圈”建設中展現新擔當。 打造標誌性成果 激發“雙圈”發展“新活力” 2023年初,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潼南區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靜脈產業園、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渝銅安高速等事項成功納入行動方案。 “基於‘十項行動’的引領和《行動方案》的謀劃,我們對標對表市委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部署新要求,結合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和各領域專項規劃,重點推進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打造西部綠色原料藥基地、建設蔬菜檸檬油菜3個百億產業集群、實施遂潼涪江水網聯通工程、建成雙江航電樞紐工程等,奮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幹出新業績,聚力形成更多具有潼南辨識度的成果。”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2月26日,位於雙江鎮仙鵝村涪江邊的雙江航電樞紐工程施工現場,一派奮戰正酣的施工景象。項目建設者們正在為實現雙江航電樞紐第一台機組正式發電的目標而全力奮鬥著。 作為交通運輸部“十四五”重點項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批16個重大項目之一,潼南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已進入項目建設攻堅階段。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後,千噸級船舶可通過嘉陵江進入涪江,從此結束涪江不能通航千噸級船舶的曆史,將進一步暢通涪江“黃金水道”。 科研平台加速聚集,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重慶(潼南)農科城同樣也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發展場麵。 自農科城啟動建設以來,潼南區全力以赴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著力抓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體製機製等重點工作,高標準推進農科城建設,奮力打造立足成渝、全國知名的長江中上遊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建好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爭創國家農高區。 在做強做精農產品加工業上,緊抓中國(重慶)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機遇,加快推進5平方公裏潼南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和成渝(潼南)中央廚房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長江中上遊種質創製(油菜)大科學中心中試基地、中一種業科研創新基地等項目建設……擦亮國際檸檬之都、西部綠色菜都、中國油菜之鄉、生態小龍蝦之鄉4張名片。 “接下來,我們將對照全市‘十項行動’和重點任務清單,聚焦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領域,加速推進一批、爭取布局一批、精心謀劃一批、大力招商一批示範性、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項目,形成更多實物量和可視化成果。”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擔當新使命 奮力在一體化發展中趕超跨越 2023年5月,渝西地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兩區一極”功能定位,即把渝西地區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現代化城市群協同發展樣板區、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的增長極。 “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既是曆史性機遇,更是戰略使命、重大責任和擔當。”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說,將把潼南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共建世界級新城市群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圍繞高質量製造業、高效現代農業、高能級城市、高品質生活、高水平開放、高效能治理、高標準營商環境等方麵精準發力,奮力打造成渝中部崛起增長極。 用燈光打造的汽車模型格外亮眼,“車載XR智能座艙”極富科技感,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新能源濕法冶煉等“黑科技”紮堆亮相……2023年9月,在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重慶貝思遠新能源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集中亮相,展示我區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成果和未來潛力。 企業準備為潼南“汽車後市場”貢獻50億產值,這是貝思遠給自己定的建設目標。該公司總工程師徐永明告訴記者,“潼南說到做到,簽約不到一個月,就幫助我們啟動了項目,總投資21億元,包括融資、審批、廠房等關鍵事項的辦理進度,幾乎是以天來計算”。 投桃報李,貝思遠在潼南加速推進新能源循環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布局新能源三電維修網絡培訓中心、新能源整車精拆、零部件再製造、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等八大業務模塊,建設5G+全鏈接智能工廠,形成完整汽車後市場生態係統,促進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 聚焦高質量製造業,打造先進特色產業集群。當前,潼南正緊密銜接全市“33618”產業體係和“渝西跨越計劃”,全力實施“涪江奔騰”計劃,加快構建“3+3+N”現代化產業體係,奮力打造成渝中部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當下,潼南正加快建成“雙50”城市,打造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濱江新城,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好“一環六射”高速網,合力推進渝遂高速擴能等互聯互通項目,謀劃建設東盟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建好重慶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聯動成渝主軸地區共建區域科技創新走廊,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成渝中部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擔當新使命、實現新跨越。 共謀“一盤棋”打造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 遂寧,無疑是一位特殊的朋友。遂潼兩地同處成渝發展主軸,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連、產業互補,具備堅實的合作根基。長期以來,遂潼兩地秉承“一家親”的地域觀、“一盤棋”的大局觀、“一體化”的發展觀,搶抓新機遇、共謀新發展、彰顯新作為,攜手推動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提質提速、加快成勢。 5次召開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持續做優頂層設計,高位推動遂潼一體化發展。遂潼川渝毗鄰地區鄉村振興技能大賽、遂潼杯創新創業大賽、遂潼創新創業大賽……一體化發展以來,兩地的合作不斷向更多領域延伸拓展。 遂潼兩地是成渝地區重要的“菜籃子”,“潼南綠”“遂寧鮮”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也極具融合發展、產業共興的潛力。 深耕農業領域多年,潼南人賴光勝看到了遂潼兩地攜手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大勢能。在船山區老池鎮投資800多萬元,建設蔬菜智慧大棚基地,發展蔬菜種植。 “我們與遂寧簽訂了優質蔬菜生產帶建設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高質量優質蔬菜示範基地建設。”潼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建成遂潼示範基地6萬畝,核心區有蔬菜種植大戶20多戶,覆蓋菜農1150戶,蔬菜年產量達15萬噸,每年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除了農業產業、文化旅遊一體化,兩地工業一體化發展,也從“淺水灘”步入了“深水區”。圍繞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遂潼兩地攜手完善產業鏈圖譜,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成渝中部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 目前,兩地高新區被認定為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潼南獲批國家智能終端基地,遂寧獲批國家基礎電子元器件基地;共建優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南昌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潼南,重慶大學鋰電產業研究院落戶遂寧,300餘項科研成果就地轉化運用……遂潼兩地產業一體化已釋放出巨大窪地效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潼南與遂寧率先啟用社保卡、電子社保卡“一卡通一碼通”平台,實現兩地23項功能互認互通、協同共享,讓兩地居民生活更加便捷。隨著公交“一卡通”、遂潼兩地實現景區門票互惠、遂潼教育一體化、社保無障礙轉移接續等一係列民生服務,兩地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日益提升。 2024年,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潼南與遂寧在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先行互聯、成渝中部先進製造業集聚地先行跨越、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先行示範、數字經濟新興高地先行搶灘、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先行提質等“十個先行”,打造毗鄰地區協作發展高水平樣板,努力在成渝地區中部崛起中奮力突破、加速躍升。 從“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從“獨角戲”到“大合唱”,隨著遂潼一體化發展更高質量的深入推進,必將為潼南打造成渝中部崛起增長極,建設產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注入強大動力。(全媒體記者 徐明鳴 關羽)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