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資格審查、實地考察和集中評審,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陣地出爐。我區的新勝鎮圓通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群力鎮天靈村天靈小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柏梓鎮小嶺村龍家小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8個文明實踐站(點)和雙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榜上有名。 

夯實陣地建設,擴大文明實踐“服務圈” 它是居民家門口的“客廳”,讓居民日常生活舒適且豐富多彩;它也是開在身邊的“百科全書”,各類最新政策宣傳你問它便知;它更是小喇叭、大講堂、活動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正在成為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的重要平台,不僅拓展著居民的“朋友圈”,更在持續擴大社區生活的“服務圈”。 走進雙江鎮金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裏區位優勢獨特、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緊鄰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同誌舊居——四知堂。這裏綜合麵積2600平方米,配置齊全,居民既可以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又能學習知識,感悟紅色力量。 “我和張婆婆都特別喜歡到這裏來!大家住在附近,都是熟人。這裏環境又好,種滿花草,在書屋裏讀書,賞心悅目。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我們參加,和一個社區的老人一起有說有笑,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談起對金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滿意度,唐奶奶豎起了大拇指。 立足服務群眾,金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統籌現有活動場地和資源,布局耕讀書吧、鬆柏兒童驛站、群眾文化禮堂等功能室,打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陣地,根據居民需求,常態化開展多項實踐活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凝聚民心、彙聚同心、溫暖人心的陣地,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當地幹群、外地遊客前來共享精神食糧,感受和展現文明風采。 一個個惠民利民的實踐站(點)、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誌願活動、一個個無私奉獻的誌願者......近年來,潼南結合實際,聚焦資源整合、平台打造、活動開展等工作重點,從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日常小事入手,在“1個區級中心、23個鎮街所、304個村(社區)站”基礎上整合陣地服務功能,廣場、商圈,農村院落、學校等群眾集聚地增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崗、亭)300個,形成了“文明實踐搭台,各方都來唱戲”生動局麵,切實讓文明實踐之花“絢麗綻放”。 

完善製度體係,搭建文明實踐新平台 “這條便道對著我家的門,影響風水,我始終覺得不舒服,以後還要一直住在這裏,這條便道絕不能讓他修。”黃某說。 “修便道不僅方便了他也方便了你自己,為什麼不讓人家修。”“風水一說根本沒有科學依據,阻攔修便道是阻攔我們小院的發展。”...... 在群力鎮天靈村天靈小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黃某知道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也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最終,黃某同意修建便道並與張某握手言和。 “我們天靈小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以‘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為主線,有效引導村民從鄉村治理‘旁觀者’轉變為‘主人翁’,讓文明實踐的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裏’”天靈村黨支部書記張朕旭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像是深化鄉村文明建設的“發動機”和“孵化器”,推動鄉村文明創建工作既有“麵子”又有“裏子”,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一場場帶鮮味“接地氣”的政策宣講,一件件有溫度“冒熱氣”的誌願服務,一份份送到群眾“家門口”的惠民套餐,天靈小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誌願服務活動為載體,開展了一係列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它隻是潼南區開展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潼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按照“強基礎、抓規範”工作思路,將文明實踐與加強基層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依托基層治理“雙網格”體係,常態化開展群眾性實踐活動,一處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串珠成鏈,一場場鮮活的文明實踐活動融入百姓生活,結出的不僅是單項的文明成果,而是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服務群眾融會貫通的“疊加效果”。接下來,潼南區將持續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升級版”,為群眾幸福生活“增色添香”。(全媒體記者 鄧瑜欣)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