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製造憑借新技術、新產品脫穎而出,尤其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叫響全球。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背景下,中國在全球出口占比不僅穩定在14%左右,還產生了全新的增長亮點,“中國造”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穩固。 在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創新主要發生在製造業領域。多年來,中國持續推動新型工業化,在2010年後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並持續保持這一地位,為“中國造”走向全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以“新三樣”為代表的機電產品出口表現搶眼,外貿的新動力與靈活性進一步增強。這不僅體現出中國工業化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而且對於今後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方麵,要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把產業與外貿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中國擁有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2023年,中國進口了超過5萬億元的大宗商品、近3萬億元的電子元件和近2萬億元的消費品,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同時,中國製造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3年,中國出口了23.51萬億元的製造業產品,體量十分可觀。因此,推動更多“中國造”享譽全球,就應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做好產業結構升級,發掘、整合、提升資源稟賦優勢,推動出口向著專業化、規模化、多元化科學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合作,打破各類顯性和隱性的貿易壁壘,營造良好貿易環境。 另一方麵,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為外貿高質量發展創造積極條件。 近年來,中國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從2012年的17.6萬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萬件。截至2023年底,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1.5萬件,同比增長22.4%,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各類政策協調,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發掘外貿新增長點的過程中,要深化國際市場調研,確定出口增長潛力區、成長區和重點區,梯次培育出口新生力量;促進外貿企業更多應用自主知識產權,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加強質量管理,完善售後維修、召回、退貨等製度,維護中國製造國際聲譽;加強與國際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形象,增加品牌附加值。 如今,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相關企業繼續圍繞產品類型豐富、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領域持續創新,就有望形成“新四樣”“新五樣”等更多新的外貿增長點。具體看,手機、船舶、無人機、輕軌列車、可穿戴設備、工程機械等產品領域,都有機會再湧現出一批享譽全球的“中國造”。 當前,盡管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但中國外貿邁向高質量發展依然存在諸多有利因素。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推動新型工業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中國造”必將為全世界帶來更多福祉。(周民良)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采編 鄭強】原標題:讓更多“中國造”享譽全球(開放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