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寵人群的增長以及養寵觀念的轉變,“寵物經濟”不斷升溫。據《2022年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顯示,早在2020年,我國犬貓養寵規模就已經超過了1億隻。與此同時,寵物的“人格化”使寵物經濟具有了“情感經濟”的特點,更容易引發多種糾紛,特別是由於目前寵物診療行業尚不規範和診療技術良莠不齊,寵物意外死亡、過度醫療、“天價”醫療等現象屢見不鮮,導致寵物看病難、飼養者維權難,寵物醫療領域亟待破題。(10月29日《法治日報》) 隨著寵物經濟蓬勃發展,寵物醫療行業也呈現出水漲船高之勢。但與此同時,由於寵物醫療行業的粗放式發展以及醫療收費的“自主化”模式,包括寵物作為醫療對象的特殊性,都使得寵物過度醫療問題更為突出,表現也更為隱蔽,實施維權也更為艱難。 寵物患同樣一種疾病,在甲寵物醫院治療可能隻需要幾百元,到了另一處就可能攀升至上萬元。為了牟取巨額利益,一些不法的寵物醫療機構往往采取過度醫療的不正當方式。寵物的過度醫療通常表現為過度用藥、過度檢查、濫用手術和抗生素等。此現象的出現具有多重原因,包括創辦寵物醫院投入巨大,從業人員的收入與之掛鉤,一些寵物主對疾病的認識不夠,對醫療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等,再加上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監管上存在極大滯後性,給過度醫療行為的產生和蔓延創造了條件。尤為關鍵的是,由於受專業本身的影響,對過度醫療的判定也存在較大的難度,並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無論從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出發,還是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又或者從消除矛盾和糾紛以維護社會穩定的層麵出發,對寵物過度醫療的問題都不能聽之任之,而應針對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破解措施。寵物醫療市場走出無序的泥潭應當以規範為主,采取多管齊下的治理策略,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力量參與,最終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首先對寵物醫療的行為要出台相應的指南,解決無標準可依的問題。同時可以效仿對既有醫療行業管理的相關做法,對醫療收費要做到公開透明,而不能暗箱操作。可以要求寵物醫療行業牽頭,製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對各種疾病的治療出台相應的指南與指引,並按病種進行最高收費的限定。 其次要提高寵物主的防範和維權意識,在選擇治療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查看相應的證照與證書,必要時“貨比三家”,在治療過程中要保管好相關醫療服務合同、收費單據、聊天記錄等關鍵證據。如果覺得動物診療機構有過度醫療的嫌疑,寵物主人可以提供相關材料,委托律師走相關的鑒定程序。 再次,政府監管部門加強獸藥監管,檢查寵物醫院處方和用藥記錄,規範寵物醫生診療行為等,尤其是要加大對無證行醫等亂象的打擊力度,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產生,用嚴格的監管確保行業幹淨清爽。 最後,要建立完善的權利救濟渠道,建立快速的投訴反應機製,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早彌補《動物防疫法》在“執業獸醫對診斷結論負責” 等方麵界定模糊等問題,盡快把寵物醫療納入到法治的軌道上來,如此才能實現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唐偉) 【采編 鄭強】原標題:整治寵物過度醫療現象應及早破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