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煥然一新的鄉村新畫卷。 
村民在集體經濟基地務工。 
居民在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掃二維碼看更多精彩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今年以來,小渡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紅色引擎”,以基層治理為關鍵點,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環境整治為著力點,聚力形成“連點成線、以線帶麵、全域推進”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格局。 “雙網”共治 增強基層治理戰鬥力
“我們想在下雨之前把地裏的紅薯收了,但是家裏又隻有我和老伴兩個人,所以就讓鄰居幫忙在網格微信群裏發消息說需要幫忙采收紅薯,沒想到今天網格員們就過來了,給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非常感謝他們。”小渡鎮黃堡村村民張大爺激動地說,有事找網格員,絕不是一句空話。 今年以來,小渡鎮以打造“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為契機,堅持以黨建統領“雙網”共治為統攬,以構建線上線下“雙網格”為具體抓手,整合黨建、綜治、民政等原有網格功能,劃分網格103個,每個網格按照“1+6+N”搭配治理團隊,全覆蓋設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實現“上麵千條線、下麵一張網”。同時,該鎮通過單建、聯建等方式按網格設置黨小組,依托網格建立潼心共治“微信服務群”,轄區群眾逐戶入群,由網格力量進行管理,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引導,不斷推動線上“雲網絡”和線下“微單元”高效協同,實現治理發展“兩手抓”、為民富民“兩不誤”。 壯大經濟 村民成為“收益主體”
日前,記者在小渡鎮雙屋村的空心菜基地裏看到,前來務工的村民們正在打窩除草、施肥等工作,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現在正是藤藤菜管護期,除了能夠按入股比例分紅,我們還能在集體經濟務工,多勞多得,自然就有幹勁兒,讓我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照顧好家裏,兩全其美。”小渡鎮雙屋村一組村民裴光珍樂嗬嗬地說道,平時在基地務工掙零花錢,年底還能拿分紅,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村無產不興,民無業不富。近年來,小渡鎮牢牢牽好鄉村振興“牛鼻子”,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堅持黨建引領,切實將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采取村集體經濟與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的方式,實行“公司+村集體+農戶”股份混合經營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工作,轉變生產經營模式,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讓閑置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同時,以“支部帶領,支書帶頭,黨員帶動”的形式,調動小渡鎮企業、集體、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村集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使得村級集體經濟隊伍日趨龐大,真正讓村民成為受益主體,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黨建引領 畫好鄉村振興“同心圓”
“跑出加速度,賽出新風采。小渡鎮將全麵貫徹落實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紮實推進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創新作為、實幹擔當,紮實推動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小渡鎮黨委書記楊常滔表示。 黨建引領強戰鬥力。深入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認真抓實抓好第二批主題教育。全力打造“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持續深化黨員“三亮四敢”黨建品牌,從嚴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紮實抓好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和服務,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再上新台階。建立健全“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係,構建“扁平一體、條抓快統”的基層治理模式。 經濟提檔生驅動力。全力收集招商引資信息,確保完成招商引資年度目標任務。以西拓製造園為載體,加快建設中小企業集聚區,力爭全鎮製造企業增至15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做好產業規模化、現代化轉型升級,促進小渡鎮農業穩產,工業增收,服務業及畜牧養殖業規模再創新高。推動1家智能三產融合養殖企業盡快落地。 文旅可娛加吸引力。全力推進“青雲水鄉”休閑體驗旅遊度假區建成生效,大力發展青雲水鄉“垂釣經濟”,以葡萄、沃柑、桃李等水果采摘為載體,謀劃小渡青雲水鄉垂釣比賽,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加快實施張鵬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沿線(張家溝)河道治理工程,積極改善沿線人居環境風貌,推動張鵬翮市級廉政教育基地提檔升級。全力打造市內最大青梅種采基地,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農產品,發展以“產業、旅遊和新業態”融合發展為特色的現代化農村產業發展體係,開啟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群眾富裕增保障力。深入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培育一批經濟效益好、群眾參與度高的集體經濟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讓全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真正實現強村富民,增強群眾保障力。深入推進“雙網共治”,用好用活“1+6+N”網格力量,發揮網格治理直通快捷優勢,不斷增強鄉村服務、治理效能,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惠民更有感。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