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針對小鼠的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該療法在小鼠身上得到證明,可刺激脊髓損傷後的神經再生,並能引導特定神經元重新連接到目標區域,從而恢複活動能力。該研究2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在之前的治療方案中,該團隊在齧齒類動物脊髓損傷後,成功觸發了其神經軸突(連接神經細胞並使其能夠進行交流的微小纖維)重新生長。但即使是這種方法,實現功能恢複仍是一個重大挑戰。 此次在新研究中,團隊將特定神經元亞群的軸突再生引導至其自然目標區域,嚐試是否可在脊髓損傷後恢複其功能。他們首先使用先進的遺傳分析來識別能在部分脊髓損傷後改善行走的神經細胞群。 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特定引導的情況下,僅從脊髓損傷處的這些神經細胞中再生軸突,對功能恢複沒有影響。 然而,當該策略被改進後,使用化學信號來吸引和引導這些軸突再生到腰部脊髓的自然目標區域時,在脊髓完全損傷的小鼠中竟然觀察到了行走能力的顯著變化。脊髓解剖學上完全損傷的小鼠恢複了行走能力。這一成果揭示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再生療法。 新研究強調,不僅需要跨病變再生軸突,而且還需要積極引導它們到達自然目標區域,才能實現有意義的神經恢複。研究人員表示,這對於開發新療法以恢複大型動物和人類受損的神經功能帶來希望。 神經損傷造成的行動能力受限,甚至喪失大部分行動能力,使眾多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而這些患者的康複之路,又困難重重。實現神經修複或再生,有望為這些患者的生活帶來重大變化。上述研究采用基因療法,通過刺激脊髓損傷後的神經再生,最終讓小鼠恢複活動能力。期待這樣的前沿研究早日走出實驗室,實現臨床應用。(張夢然) 【采編 鄭強】原標題:再生神經元恢複癱瘓小鼠行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