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溪鎮龍灘村檸檬種植基地。 
村民在公共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佛手豐收。 
掃碼看更多精彩 今年以來,古溪鎮緊緊把握上級賦予的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機遇,通過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在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麵積極探索新路徑,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全鎮呈現經濟穩步發展、生態提質提檔、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深耕沃土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日前,古溪鎮的佛手迎來了最佳采摘期。“我們共種植佛手1萬餘畝,按現市場價計算,今年預計收入達1億元以上。”九吉農業公司負責人陳早林高興地告訴記者,公司還添置了切片機、烘幹機、包裝機等設備,以此借助佛手初加工,提高附加值。 近年來,古溪鎮按照“主導產業特色化、特色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生態化”的思路,引進“九吉”“地旺”等市級龍頭企業,建成佛手標準化種植基地1.2萬畝以及附屬加工物流基地,輻射帶動四川及周邊10多個鄉鎮的佛手供應。 除此之外,其他農業產業也在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古溪鎮糧食播種麵積73400畝,糧食產量33980噸;蔬菜播種麵積59483畝,蔬菜產量98276噸;規模豬場保有量68個,生豬出欄8.5萬頭;培育家庭農場15家,建設糧油生產示範片14家、共享農莊15個。古溪鎮借力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以“賽馬比拚”為抓手,進一步助推產業基地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建設,基本形成品種優良化、基地規模化、經營主體多樣化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切實扛起了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這麵“大旗”。 凝心聚力社會民生有效改善 “設施先進、看護人員專業、娛樂活動豐富,在這裏家人都放心得很哦。”今年6月,王大爺入住了古溪康養中心,對這個“醫療、公共衛生、康複養老”三位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讚不絕口。據介紹,該康養中心監控設施設備全覆蓋,配備語音呼叫器、無線網絡電視、空調等設施,不僅有日常生活區,還設有花園、休閑娛樂區、棋牌室等,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人們在養老機構享受專業、無死角的全方位陪護;孩子們即將入學幼兒園新校區,就近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經過管網改造、飲用水源保護後,全鎮群眾用上優質水源……今年以來,古溪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群眾需求無小事,民生服務用心做。”為更好地服務群眾,古溪鎮抓好“雙網”共治,積極推進網格化建設,共建成網格168個,網格隊伍總人數達到2686人,網格隊伍在指導生產、引導群眾,糾紛調解、社會治安維護等方麵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切實讓網格成為密切聯係群眾的新橋梁、新紐帶。 著力攻堅重點改革縱深推進 “過去要到城裏才能辦的事,如今鎮上家門口也能辦了。”近日,九嶺村村民周強回鄉到公共服務中心辦理業務,在工作人員耐心的指導下,當場就辦理成功,不禁感歎家鄉公共服務質量的高效優質。 自2018年被納入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實施範圍以來,古溪鎮積極探索創新試點,聚焦放權賦能、提升效能、創新服務、優化配套政策等任務,穩步推進鎮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升級,在服務群眾、提升辦事效率等方麵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時,地處重慶、四川兩省市交界地帶的古溪鎮,也擔起了推進遂潼一體化發展的重任,今年以來,兩地加強毗鄰地區交流合作,多次開展跨區域視察調研活動,就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社會治理等方麵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學習,實現互學互鑒,開創工作協同共進新局麵,為成渝兩地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作出積極貢獻。 下一步,古溪鎮將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唯實爭先、真抓實幹,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古溪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著力推動經濟發展,積極融入“涪江奔騰計劃”,在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成功的基礎上,以拓展佛手加工產品、提高加工能力、提升產業鏈條為重點,全力打造以佛手中藥材為主導的福壽天香產業園。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改造古溪鎮商貿服務中心,及時推進農村道路和生產便道建設、古溪幼兒園遷建等工程。用好重慶市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試點鎮的招商引資特殊政策,全力招商引資。有序推進1200畝“花山印象”民逸生態園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 著力推動重點改革,堅持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製定相關方案和管理措施,推動剩餘211餘項政務服務事項逐步進駐公共服務中心;強化全程監管、協同配套,不斷優化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係。深入開展基層智治體係建設,以數字化變革引領改革開放創新,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持續推動遂潼一體化發展,以項目為紐帶,實現古溪、群利和蓬南三地優勢充分發揮、資源要素配置優化、區域發展良性互動,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麵推行積分製和清單製,建立好台賬,每季度通報工作實施情況,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麵。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全麵開展“五清理一活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開展房前屋後綠化、美化、靚化,開展“逢十”清潔行動。 著力保障社會民生,抓細社會民生保障工作,落實落細民政低保、臨時救助、特困、殘疾人等幫扶政策,力爭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均在95%以上等目標;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就業促進機製;做好教育、養老、醫療等民生工作,完成鎮敬老院提檔升級改造;創建市級美麗醫院、精品中醫館;更新雙龍社區和水磨社區農體工程。 著力構建生態屏障,加大對河長、林長的思想意識教育,完善監督考核機製,推進河道“四亂清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化環境治理,做好農業麵源汙染防治,嚴格落實“誰汙染、誰負責”的水產尾水治理原則,對轄區內水產養殖區域開展監管檢查,推進主導產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媒體記者 劉文靜)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