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在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奪得一等獎。 陳偉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工作中的李奎。 楊帥在工作間作記錄。 工作中的張春梅。 千裏涪江、奔騰向前,產業工人、奮楫揚帆。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事關製造強國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他們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幹力量,是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 心中有魂,腳下有根。在“產改”大潮中,潼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融入“涪江奔騰”計劃,如今,一支具有潼南辨識度的產業工人隊伍正在“產改”新征程上乘風破浪。 思想引領 凝聚“同心圓”合力
凝奮鬥之心,聚信仰之力。近年來,潼南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促產改”,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改革全過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專題培訓管理,形成黨委統一領導,36個成員部門各司其職的良好工作格局,實現黨建工作全域覆蓋。 今年以來,為彙聚人心,凝聚合力,畫出最大同心圓,一項項行動密集推出——深入開展“榜樣麵對麵”“勞模宣講二十大”等係列主題宣講活動,引導產業工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創新開展“民企夜話”和“青竹薈”,促進產業工人和青年人才事業發展;打造“紅岩先鋒·馬掌鐵”變革型組織;建立完善勞模創新工作室管理製度,不斷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用產業工人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彙聚起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的強大合力。 “文書記剛上任第三天,就搭建潼南‘民企夜話’這個平台,讓我們感受到區委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家的充分尊重。”在今年首次舉行的“民企夜話”上,重慶民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袁代建說,這樣的交流讓人耳目一新,能使政企進一步加強溝通,實現更好合作、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潼南還創新舉辦“青竹薈”係列活動,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對接、學習成長、服務社會的開放性綜合性平台。同時寄語青年人以竹為友,悟“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堅韌之道,做“立根破岩”的竹青年;以竹為師,悟“未出土時先有節”的謙遜之道,做“襟懷若穀”的竹青年;以竹為範,悟“竹節鬆心故凜然”的清廉之道,做“高風亮節”的竹青年。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我們要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奮進思想、指導生產實踐、推動企業發展。”日前,市市場監管局“榜樣麵對麵”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走進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宣講團以聲聚力,講好故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作用,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這些,隻是潼南加強產業工人政治思想引領的部分剪影。 產才融合 湧現“千裏馬”奔騰
在剛落幕的第四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來自潼南區長豐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操作市級技能大師陳偉在決賽中以全國第5名的優異成績,獲得本次大賽一等獎,該成績也是重慶曆屆參賽選手取得的最好成績。 人才興則產業興,技能強則產業強。近年來,潼南堅持提供招才引智服務平台,助力企業“選才、育才、留才、用才”,通過產教融合、產才融合等創新模式,實現“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服務人才、賦能百業”。 為促進產改向縱深發展,推動高技能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潼南有針對性地開展輸入培養、訂單就業、崗前培訓、轉崗再就業等培訓,累計覆蓋達到5萬人次,全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之前我發現二甲醚底水因高溫減壓汽化現象嚴重,管道經常出現穿孔情況。”重慶市萬利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楊帥說,發現問題便要解決問題,於是他不斷實驗,最後通過增加二甲醚塔底換熱器冷凝液排放收集罐,減少液體對設備管道腐蝕,增加使用壽命。 來自重慶紅旗傑勳車輪有限公司的李奎從一名技術員幹起,當過技術副科長、科長、生產部長、副總工。身份多變,但不變的是他對技術鑽研的決心。目前,他已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三項為第一發明人。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走科技創新之路。通過技術創新,目前該企業擁有實用新型專利61項,核心成果“從實驗室躍上生產線”,轉化率不斷上升。 “我們研發的8x8輪式裝甲車鋼圈參加了建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並獲得了總裝備部的嘉獎。”不善言辭的李奎在談起自己團隊研發的產品所獲得的榮譽時,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人才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是潼南高質量發展的“密碼”。近年來,潼南鼓勵高技能人才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工藝革新等方麵奮發作為,依托企校聯合把學校辦進企業,以車間為實訓基地,實現產業工人隊伍技能和學曆教育雙提升,全力拓寬產業工人成長成才、建功立業、創新創造通道。 截至2022年底,潼南共有產業工人9.3萬人,就業人口中技能人才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8萬人,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正在蓬勃奔湧,為打響潼南製造和實施“涪江奔騰”計劃注入源源不斷的“產改”動能。 強化服務 共助“新引擎”騰飛
後續保障有溫度,隊伍建設更有力度。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潼南創新產業工人發展製度、打通崗位縱橫雙向晉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選育培養機製、對技能人才予以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推動產業工人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實現了從工人到工匠的華麗轉身。 在化工領域爭做“鐵娘子”的張春梅,不僅是中國化工學會無機酸堿鹽委員會智庫專家,潼南英才“青年優秀人才”,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在重慶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中,她提出建議,要加快規劃建設技術性職業院校。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金秋十月,重慶電力高專潼南校區將迎來第一批學生,“人才+高校+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將進一步完善,著力破解用人主體引才難、產業核心技術攻克難、行業創新資源整合難問題。完善的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模式,將成為吸引更多企業落戶潼南,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 此外,潼南大力實施“英才潼行”工程,評選工匠627名,引進碩士1071名,開展農村新型實用人才(農民工)1000餘名,向市級推薦評選集體和個人42個,產業工人占比達到69%,產業工人與企業實現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當記者看到姚磊時,他正在“巴蜀工匠”杯鄉村振興技術技能大賽中進行無人機植保比賽。基礎飛防測試、地塊測量、噴施效果測試、飛行性能測試……比賽中的姚磊,操作熟練,得心應手,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在首屆“巴蜀工匠”杯鄉村振興技術技能大賽無人機植保項目獲得了二等獎。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築牢“暖心巢”,潼南為產業工人的工作、生活、發展,持續完善服務保障。推行“互聯網+”普惠性服務,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裏”,鞏固“主人翁”地位,潼南正帶動更多產業工人成長為“工匠”“大師”。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創未來。如今的潼南,正全力以赴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邁向縱深,他們將為現代化新潼南建設賦能添彩!(全媒體記者 鄧瑜欣)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