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活動室練習毛筆字。(資料圖片) 工作人員陪老人做恢複性鍛煉。(資料圖片) 開展養老服務技能比賽。(資料圖片) 掃碼看更多精彩 “上半年,我們發放低保金5236萬元、特困供養金3036.4萬元、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金186.6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583.1萬元。” “動員500餘人參加2023年社工職業資格考試,積極推動村居專業社工人才全覆蓋建設。出台社區慈善組織建設三年規劃方案,積極推動5個鎮街社區慈善基金建立。” …… 一個月前的幹部職工“賽馬比拚”會上,區民政局幹部職工紛紛亮出自己的“成績單”。一組組數據,體現了民政人為推動全區民政事業發展所付出的努力。 今年以來,區民政局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惠民有感,全區民政事業穩中有進。 “在優化服務為老惠老方麵,我們抓住梓潼街道大橋社區佳城天下小區納入我區黨建引領基層創新治理示範單位建設的契機,整合社區用房資源,嵌入式建設300平方米的社區老年食堂,采取免費提供場地、發放助餐補貼、補貼水電氣費等措施,吸引社會愛心餐飲企業參與運營,有效降低社區食堂建設成本。”采訪中,區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科負責人呂磊告訴記者。 據介紹,區民政局建立健全政府投入機製,實行差異化的補貼機製,製定“分檔定價、一餐一補”補貼政策,聯合企業對老人和民政服務對象進行補助。60歲到64歲老人每餐補助2元、收費13塊,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每餐補助5元、收費10元,對低保戶、特困對象、殘疾人等服務對象每餐補助7元、收費8元,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行免費就餐。鼓勵誌願服務組織融入社區食堂運營管理,建立慈善資源注入社區食堂機製,形成“政府扶持、企業經營、公益助力、社會參與”的可持續運營機製。 據悉,近年來,區民政局聚焦“辦得起”、立足“辦得久”、著力“辦得好”,高標準建設社區“小食堂”,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豐富多元的助餐服務,打通為老服務的“最後一百米”。 此外,該局還積極開展失能人員集中照護試點。聚焦失能人員醫護需求和普通敬老院存在的實際問題,健全失能人員醫養結合集中照護機製,對失能、半失能人員探索集中照護新模式,變“生存照管”為“專業照護”,真正實現“醫養無憂”。對特困、低保、社會老人分別給予不同的照護服務補貼,有效解決失能人員家庭負擔。深化川渝合作,與遂寧市民政局達成合作協議,實施川渝失能人員照護聯動,突破戶籍限製,明確認證互通,四川籍老人同等享受集中照護服務補貼。 “跑出加速度,賽出新風采。區民政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紮實抓好一老一小關懷,兜牢民生底線,深化基層治理,回應社會關切,全力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區民政局局長薛薈表示。 一是抓救助,兜牢民生底線。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係,重點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擴圍增效政策。開展“精康融合”專項行動,探索“渝康家園”可持續服務模式,培育2個精神障礙社區康複服務示範點。全麵深入推廣“重慶救助通”應用,著力提升社會救助便捷性、精準性、及時性。 二是抓治理,深化基層治理。推廣提煉“為民工作室”經驗做法,推進大佛壩新農城“黨建提速工程”,建設治理和服務共享微陣地舞台。開展社區掛牌專項整治行動,落實基層減負常態化機製。強化村級管理,加快推進清廉村居示範點創建。推廣運用智慧社區一體化平台,推廣使用“渝快社區”,著力提升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新培育專業社工人才100名,優化社會工作人才結構。整合社區公益資源,加快社區慈善基金全覆蓋建設。 三是抓服務,回應社會關切。健全養老服務“中心帶站”運營體係,逐步完善老年人分類管理服務,完成特殊困難老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任務,建設並有效運營10個以上社區老年食堂。加快精神衛生福利中心、桂林中心養老院改擴建工程和失能人員養老及照護中心三個項目建設,完成4個敬老院提檔升級。健全區、鎮、村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三級工作機構,落實生活、教育、醫療、關愛四方麵保障。加快推進城市、農村公益性公墓選址規劃,啟動2個農村公益性公墓設施建設。深化民政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群眾“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流暢度。 四是抓保障,夯實民政基礎。以打造新時代“紅岩先鋒”變革型黨組織為抓手,構建大抓黨建工作格局,實現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開展民政專項資金監管改革,做實市級民政法治工作聯係點,夯實民政法治建設群眾基礎。深入開展民政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消除民政服務機構風險隱患。著力強化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妥善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全媒體記者 馬艾)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