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鎮天靈村文化牆。 人居環境大評比現場會。 “建華大南瓜”喜獲豐收。 掃碼看更多精彩 眾人拾柴,群策群力。群力鎮深挖當地特色資源,立足特色產業,結合鄉村振興和環境整治、居住環境等方麵,多種產業形態融合發展,努力推動潼南北部小鎮煥發新生機。 人居環境自“打扮” 畫靚鄉村新“顏值” 環境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底色,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群力鎮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頭場硬仗,充分結合實際,緊緊圍繞“黨建引領、三治融合”,以建設鄉村美麗院落為基準點,以院落製為主體的群眾自治為引導,以鄉村振興工程建設規劃未來,唱響了人居環境整治“三部曲”。 走進群力鎮天靈村,每家每戶院內幹淨整潔,農家小院錯落有致,花草、樹木、菜園相得益彰,令人賞心悅目,村舍錯落有致,紅牆綠瓦,屋前屋後,彩花綠草映襯著笑靨如花的村民,儼然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作為一名黨員,我還是要起到帶頭作用!”已有86歲高齡的老黨員黃公海自豪地說道。作為黨員,他率先垂範,常態化保持自家庭前屋後的衛生整潔有序,經常帶頭打掃馬路、清理雜草,引得不少村民向他看齊,形成齊心協力維護鄉村環境的良好氛圍。 天靈村堅持“群眾主體、廣泛參與、共治共享”原則,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座談會議,完善汙水治理措施、解決家禽圈養需求,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調動黨員群眾參與積極性。 “現在大家都在比哪個院子更幹淨,哪個屋頭更整潔呢,現在環境也越來越好,有什麼需要我們都可以在村民座談會上麵提,大家的需求也基本可以得到滿足。”村民王大爺說道。 據了解,在堅持“小投入造大亮點”和“政府不包攬,村民樂投入”的理念下,期間村民自動投工投勞共計90餘人次協助施工,節約經費萬餘元,真正做到了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自己幹,切實推進了村民角色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主人翁”。 “天靈小院成為先行先試示範點後,在保護天靈小院傳統風貌的基礎上,將繼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庭院,力求做到小而精、可複製、可推廣。”天靈村黨支部書記張朕旭說道。 接下來,群力將推廣“小院”治理案例,計劃每年在轄區打造1—2個示範點;立足“村民自治、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深度挖掘小院家風家訓,擺放農村“老物件”,增添農村常見綠植,小院布置更田園、更清新、更休閑,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小作物”做出集體經濟“大文章”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群力鎮立足發展實際,持續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標準化種植水平,強化以規模化種植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了全鎮各村的種植業發展,村級產業“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現在年齡大了,不方便出遠門務工,現在我在家門口的田裏麵收辣椒,一月就能掙到2000塊錢,家庭生活寬裕多了。”群力鎮莫家社區村民莫一光笑著說道。 莫一光所說的辣椒田,正是莫家社區今年首次盤活的鄉村振興項目,種植麵積40畝左右,預計產量達16萬斤,收入在30萬元左右,為周圍40餘名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帶來了收入。 受農業收益偏低、耕種條件差和農民外出務工等因素影響,一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被閑置多年,長滿雜草、灌木的撂荒地,現在卻已鬱鬱蔥蔥,火紅的辣椒、翠綠的毛豆,相互爭豔,生機勃發,沉睡的土地資源“開機重啟”。 莫家社區隻是群力鎮推進產業發展的其中一個縮影。眼下,走進小龍村,“建華大南瓜”長勢喜人,一株株葉片寬闊茂密,努力向著藍天伸展。 據小龍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華介紹,小龍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投入小、風險低、見效快、產量高的南瓜產業,堅持以黨建引領農村產業發展,推廣訂單南瓜種植,逐步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條,有效促進了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我平時的工作就是在地裏除草、施肥、采摘。忙完農活,還可以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小龍村村民陳大姐高興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說到“建華大南瓜”命名的時候,陳建華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他說:“4月份在黨校培訓時,文書記聽完我的彙報後,為小龍村集體經濟發展把脈定向,提出了工作目標和要求,並為我們的南瓜取名‘建華大南瓜’。” 據了解,目前,小龍村“建華大南瓜”農業種植項目已經解決就近務工120餘人次,其中有勞力的脫貧戶全覆蓋,增加村民務工收入16餘萬元,本村村民對建立集體經濟基地十分認可與支持,熱情空前高漲,增強了對小龍村“兩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建好、建強村集體經濟具有強大推動作用,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動力與激情。 目前,群力鎮正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以打造潼南北部地區經濟特色為統領,走好群策群力、小特精美、差異化發展之路,重點突出“平安潼南建設”“打造新時代‘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兩個先行,踔厲奮發、真抓實幹,為努力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潼南先行區作出群力貢獻。(全媒體記者 呂潔 李彥亭)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