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張峻豪 何雲飛)受潼南“7·28”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影響,瓊江沿江多個鎮街受災嚴重,房屋和道路積起厚厚淤泥。洪水剛剛消退,我區全力以赴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後重建,一群“紅馬甲”便從四麵八方湧出來,馬不停蹄地“接管”了被洪水衝刷後一片狼藉的“戰場”,道路清淤、垃圾清理、環境消殺、物資分發…… 幫助受災企業、商戶和群眾恢複生產生活,而同誠誌願者協會就是其中一抹“誌願紅”。 
為幫助受災群眾自救自建,按下恢複“加速鍵”,同誠誌願者協會迅速響應,組成抗洪救災突擊隊,連日來分別趕赴柏梓、五桂、崇龕等受災地區開展誌願服務。“7·28特大洪災發生以來,我們組織誌願者400餘人次,在一線連續奮戰,幫助學校、醫院、村民、企業清淤,運送生活物資。”同誠誌願者協會行政部長張久娟告訴記者。 
8月3日,在重慶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養室內,來自同誠誌願者協會和新專聯誌願者協會的二十餘名誌願者正拿著抹布全神貫注地擦著培養架縫隙裏的泥沙。 
據了解,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蘇州瀧泮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大型木本珍稀樹種種質資源的選育、研究、繁殖、種植、推廣的科技型公司。受此次洪災影響,該企業多間培養室內淤泥堆積,培養架窄縫和孔洞裏灌滿泥漿,清淤任務重、難度大。正當瀧泮生物科技聯合創始人萬晗嘯焦頭爛額之際,一抹“誌願紅”挺身而出。同誠誌願者協會迅速組織15名誌願者成立清淤小分隊幫忙清理。大家鼓足幹勁,有的拆洗架子,有的拿著抹布仔細擦幹淨“藏”在架孔裏的泥沙……整個清理過程中,一道道紅色的身影在培養架前不停蹲下又站起,一排排培養架重煥新顏。

“這幾天潼南很多誌願者幫我們清淤、打掃實驗室的架子,幫助我們盡快恢複生產,我們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萬晗嘯告訴記者,作為招商引資的企業,自己感受到了潼南人民的真心和真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一定會早日恢複正常,為潼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已經連續作戰6天,精疲力盡。這個小妹妹上午不舒服,下午還是堅持來了。”張久娟口中的“小妹妹”名叫蔣慧安,今年12歲,剛從小學畢業,加入同誠誌願者三年有餘。7·28特大洪災發生以後,蔣慧安一直跟著隊伍裏的誌願者哥哥姐姐們投身搶險救災,馳援重建一線。“28號早上,看到群裏的抗洪誌願者招募消息,我就直接喊我媽媽報名了。”當記者問到有沒有考慮到此次抗洪誌願服務的危險性時,蔣慧安靦腆地笑了笑,“我沒有想那麼多,我隻想著我有漲水這方麵的經驗,也許能幫上忙。”蔣慧安的外婆住在桂林壩,幾乎每年漲水都會導致外婆家被淹,她從小就跟著幫忙收拾、打掃,在洪災後清理、消毒方麵經驗豐富。 培養室裏,蔣慧安用鑷子夾著抹布一點一點仔細擦著培養架孔洞裏的汙泥。“累肯定是累,但是媽媽鼓勵我們用力做,我自己也覺得盡量多做一點,為受災的家鄉盡一份力。”蔣慧安媽媽是同誠誌願者協會的一員,在媽媽的感染下,蔣慧安三年級時便加入了同誠誌願者協會,彼時年少懵懂的她對“誌願者”這個身份並沒有太清晰的概念,“我隻知道就是去幫別人,我很樂意。”說這話時,蔣慧安微微笑著,眼神很亮。 下午5時許,培養架清淤工作仍在進行。“你還要上班,就先回去嘛,還剩兩間培養室,我們來清就行。”看著正聚精會神擦著泥漿的唐良金,張久娟催促道。唐良金不是協會裏的專職人員,他的本職工作是外賣騎手。洪災過後,他自願放棄了白天送外賣的工作,投身到災後重建誌願服務中,下午六點再開始送外賣,一直到淩晨三點。“你不要想得太複雜,我覺得損失點錢,花點時間和精力,這些都不算什麼,能出點力是點力,能幫點忙是點忙,能幫著受災的群眾一起重建家園,我覺得很值得。”說這話時,唐良金手上動作未停,表情淡然,嘴角微微上揚。待到培養架清淤工作大致結束,唐良金才騎上他的摩托,與眾人揮手作別,他要遵守外賣平台規定的時間,得先走一步。鮮豔的紅馬甲駛入雨後天邊橙紅色的晚霞中,像一道野火,漸漸消失不見。 每一個奔赴受災一線的“紅馬甲”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洪災發生以來,“紅馬甲”們不辭勞苦,投身搶險救災,馳援一線重建,以身體力行發揚無私奉獻的誌願服務精神,充分彰顯“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的魄力與擔當,為受災群眾早日恢複生產生活秩序注入誌願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