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徐利通訊員劉俊漫)一場特大暴雨讓臥佛鎮水情告急。在抗洪搶險的群體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已不在軍營,但心中“軍魂”仍在,血性仍在,一身鐵骨不改,責任擔當不改。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安危就是他們衝鋒陷陣的號角,他們就是臥佛鎮的退役軍人。 
逆流而上搭建洪水中的安全“橋梁” “老兵同誌們跟我上!”7月28日淩晨,刺耳的警報聲驚醒了全鎮人民的夢,慌亂中有一群人保持鎮定,在黨委政府的指揮下有序行動。 
管湧、滑坡、人員被困……184名臥佛鎮的退役軍人們在鎮退役軍人紅岩誌願服務隊的帶領下一次次跳入水中,夯土石、博風浪、清淤堵、救災員、排險情,退役軍人這個共同的名字在也在暴雨洪流中叫響。 
洪災期間,臥佛鎮抗洪搶險指揮中心不斷接到請求救援的信號,眾多村民被困在自家房屋中,退役軍人隊伍迎急雨、蹚激流,在救生艇上,他們逆向而行,全力以赴進行著救援工作。 
“婆婆別怕,我背您出去!”洪災現場,臥佛鎮退役軍人鄭進用身軀抵擋濁浪,為群眾們建起“水上橋梁”,在將大家安全轉移到臨時安置點後,他們顧不上休息,又撲進了救援工作中。 “我當時跟沒有想那麼多,想著我跑快一點,就能夠多轉移一個人。”臥佛鎮退役軍人、人武部長鄭進說。 “給我一件救生衣就行了” “雖然退出現役了,但見群眾遭難、人民受苦,更何況這是我的家,我豈能袖手旁觀?”“老兵同誌跟我上!” “洪水不退人不退!”……許多和鄭進一樣的退役軍人,在臥佛鎮晝夜奮戰,共同喊出“隻要人民需要,我們義不容辭!”的“鐵血”誓言。 據統計,最終在與黨員幹部、誌願者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轉移1156名受困群眾到安全地帶,脫離危險。 衝鋒一線助力家園“洗麵梳妝” 7月29日,洪水退去後,家園受損,臥佛鎮多處受浸區域淤積大量垃圾、淤泥,麵對繁重的災後重建任務,為了讓共同的家園恢複原來麵貌,剛剛結束救援工作的退役軍人周均和他的戰友們顧不上休息,又投入到清淤消殺的隊伍中……在淤泥中前行。 
在清淤現場,退役軍人誌願者們如火如荼地與淤泥為戰,他們拿著鐵鍬、掃帚分工合作、齊心協力,一起掃淤泥、清垃圾……他們身上的泥巴、額頭的汗水、掌心的溫度,也凝聚成了戰勝災難的強大鬥誌和源源動力。 
“今天一早,我們就過來清淤泥了,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助力群眾早日恢複正常生產生活。”周均告訴記者,他們以“洪水退一米,清理一米的”的要求,對轄區街道、路麵進行地毯式清理淤泥垃圾和循環衝洗,以最快的速度恢複鎮容環境。 
洪水褪去,消殺是關鍵。洪澇災害常伴發食物受淹變質、大量畜禽死亡等情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發飲用水及食品汙染。因此,洪澇災害後要積極開展環境衛生處理和消殺防疫,是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的重要衛生防疫措施之一。 “張大爺,這個是消毒泡騰片,你每次放五顆進去,等一個晚上,再把井水抽幹……”在臥佛鎮臥佛社區張大爺家,退役軍人向雄正在為張大爺講解井水消毒消毒的方法,同時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用消毒噴霧劑挨家挨戶進行消殺。 在臥佛鎮,像周均、向雄這樣勇於擔當,衝在前線的退役軍人還有很多,一把鏟子,一副手套,一個藥箱,都是是他們全部的“戰場裝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裏默默前行。 據了解,在與區衛健委、誌願者隊伍、臥佛鎮全體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下,組織消殺培訓64人次,指導和參與受災的養殖場、學校、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消殺62處,消殺水井155口,受災居民戶消殺913戶,共計消殺麵積31.6萬平方米。 【記者手記】戎裝雖去,使命未忘,危難麵前,永保軍人本色。作為退役軍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早已刻進骨子裏、融入血脈中,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會條件反射般衝上去,來不及考慮利益得失、個人安危。每一個緊要關頭,我們的退役軍人都會挺身而出,每一次洪水肆虐,總有退役先鋒帶領群眾,不顧安危不舍晝夜,用身軀抵擋“洪峰”,用生命鑄就安全提防,在交迭中成為搶險救災的砥柱中流。他們在這個特殊的戰場,出現在災情最嚴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直至最後一刻退出戰場,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解讀自己的錚錚誓言,充分彰顯退役軍人的鐵血擔當。 【責任編輯 周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