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首個“互聯網+智慧照護”區級平台落地潼南。 
重慶林盛達科技有限公司發泡車間生產線。 
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區。 涪江奔湧,潮來潮往。 黨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撲麵而來。 潼南全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戰略部署,認真落實重慶市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等要求,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步伐,促進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當下,來到潼南,你會切身體會到從O2O、AR、移動生活、人工智能到數字經濟、元宇宙、智能駕駛……數字浪潮自涪江奔湧而來的澎湃,從傳統農業、工業到智慧農業、數字鄉村、數字工廠、數字車間,智能化賦能未來發展的變革。潼南正在全力發展培育數字生活、數字消費,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新興高地,在數字化變革的新跑道上跑出加速度,在新重慶建設的新賽道上賽出新風采。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繪就千億級高新產業版圖 放入金屬板,設置好參數,按下啟動按鈕,切割、開孔、打磨自動進行、一氣嗬成,一個個精工藝的電腦外殼快速成型…… 景裕電子主要為華為、惠普、小米、宏基等企業配套生產筆記本電腦外殼、手機中框和按鍵,通過引入全自動生產線,公司超過120台CNC設備全麵智能投產,每月產能可達100萬件。 在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的廢水處理車間內,成分不同的電鍍廢水通過不同管道輸送至處理車間後,經過過濾、除油、隔膜壓濾等工藝組合,最終變為可重新利用的中水。電鍍廢水中所含的銅、鎳、鉻等重金屬經過處理後轉換成了銅粉、氫氧化鉻、碳酸鎳等工業生產原料,實現了資源回收再利用。 作為電鍍全產業鏈環保園區的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通過自主研發“電鍍廢水閉路循環裝置”等20多項高新技術,在電鍍廢水裏回收重金屬,不僅實現了資源回收再利用,也讓重金屬廢水實現了淨化循環再利用。 無獨有偶,在潼南冠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高度智能化的生產線讓人大開眼界,整個生產流程11台機器僅3個人就可以輕鬆操控。 “通過智能化改造,企業用工人數由以前的200多人下降到60多人,產品單日產量已由10萬隻提升至20萬隻,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銷售額每年穩定遞增20%。”冠洋科技總經理陳曉彬說。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我區大力實施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對製造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已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149個,建成數字化車間9個,裝備數控化率提升至78.5%。全區科技型企業675家,高新技術企業近60家,大力構建“兩基地、兩主導、三特色”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千億級工業新區。 升級製造業產業圖譜 推動數字化產業集群發展
眼下,潼南“昇之雲大數據產業園項目”工程建設正在積極向前推進。 “建設重慶昇之雲大數據產業園,是擁抱數字文明新時代、塑造數字變革新優勢的抓手路徑。產業園作為重慶市級重點項目,預計總投資25億元,建成後可承載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企業100餘家。”潼南區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建成後,該產業園將成為潼南的大數據產業+產業互聯網+區域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目前,一批企業、項目即將落地入駐,包括新媒體智慧平台,自然能源發電裝備、零碳智能儲能設備等生產研發中心等。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馬上消費、趣鏈科技、奇安信等頭部企業,紛紛前往潼南考察,不僅帶來了數字化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更搭建起雙方在數字領域交流合作的橋梁,必將有力激發潼南數字化變革新動能。 之前,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新基建、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鄉村振興等方麵開展全麵合作,助推潼南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項項動作的背後,是我區聚焦“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係布局,全麵落實推進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加快培育多元化數字產業集群,打造成渝中部數字經濟新興高地的智慧凝聚。 接下來,我區將圍繞著力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零部件產業、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產業增量提質,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擴鏈;加快推進重慶昇之雲大數據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高性能數據中心及科技產業孵化區,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數據、數字經濟等提供“算力”支撐,構建數字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主陣地”的產業格局,推動數字化產業集群發展。 賦能農產品加速出圈 助力地方特產插上“雲翅膀”
日前,重慶青石電商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據了解,該公司是玉溪鎮青石村和雙龍村以村集體經濟入股聯合創辦的“互聯網+直播+短視頻+實體”銷售本地特色產品的平台。 據青石村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兩個村集體聯合入股20餘萬元的投入搭建,重慶青石電商服務有限公司已具備視頻製作、公眾號運營、線下零售批發、線上直播、農特產品中轉等多項功能,現已上架玉溪白酒、玉溪薄餅等非遺食品和青石手工麵、金堆粉條、雙龍香米等7種玉溪鎮特色農副產品,以及黃桃罐頭等潼南特色產品共15類。 “我們將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拚多多等互聯網平台,將O2O和O2C模式結合運用,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解決農特產品銷售挖掘新路徑。”該鎮本土人才蔣鳳激動地說道,以前說要想富先修路,現在的網絡也是農民致富的高速公路。 寶龍鎮嚴寨村黨支部書記歐敏的“嚴妹子興鄉記”視頻號裏,她用鏡頭記錄著村裏的一點點變化,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吸引大家關注鄉村,把嚴寨村、寶龍鎮,乃至周邊村鎮的農副產品訂單發往全國。 “我們想做的就是用好手機這個新工具,把網絡流量變銷量。”歐敏說,目前村集體經濟發展前景好,吸引了不少企業的進入。如今正在以“電商+集體經濟+農戶”的方式,發展本地特色電商產品。 “用數字化賦能農特產品,加強品牌化建設,用品牌做優產品、用產品做強產業,打造‘電商+短視頻+直播’全新方案,讓更多土特產走出家門、賣出好價錢。”潼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培育更多“鄉土網紅”,讓流量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讓農特產品加速“出圈”。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我區在數字經濟“新藍海”中正迸發出無限活力,乘風破浪,一路向前!(全媒體記者 關羽 付海霞)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