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華察看南瓜長勢。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馬艾 李彥亭)“一季度村(社區)獲獎的有雙堰社區、天靈村、白兔村、小龍村……”當聽到主持人念出小龍村名字時,小龍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華心情無比激動。 5月10日,群力鎮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村(社區)“賽馬比拚·唯實爭先”活動總結大會,對全鎮一季度村(社區)“賽馬比拚·唯實爭先”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通報,表彰先進村(社區)集體。 談及為什麼能夠榜上有名。陳建華表示,“我們村按照黨建統領,產業先行,強化基礎培育特色的工作思路,今年共發展種植了300餘畝的南瓜產業。” 走進小龍村的南瓜基地,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綠油油的南瓜苗肆意生長,幾名工人正在地裏不停忙碌。據介紹,小龍村在去年底充分爭取區鎮兩級相關部門支持,對村裏的1000多畝撂荒地進行高標準農田整治,經過整治的旱地、水田都已經開始種植糧食作物。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起初我們的想法是把土地流轉承包出去,可惜因為土質等各方麵原因,來考察的種植大戶來一波走一波,都沒留下來。”回憶起發展種南瓜的初衷,陳建華充滿了感慨,“後來我們組織了村支兩委、在家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多次開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討論,最後決定發動村民種南瓜,村民不願意和無勞動力耕種的由村集體經濟代種。” 南瓜產業投入少、產量高、見效快,若管護到位,畝產量可達幾千斤。“銷路我們都已經找好了,好幾個老板都在和我們聯係,毛收入估計在20萬元左右。此外,我們在南瓜地裏間種了高粱,又多出一季收入。” 銷售有渠道,增收有保障。村集體種植南瓜,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也帶動了村民就近就業。 “我上個月栽種南瓜秧苗收入了1000多元錢,工錢現結,活路不算累,大家一起幹活熱鬧,又鍛煉了身體。”已經81歲高齡的前任老支書陳善民,一輩子勤勞肯幹,隻要村裏的產業基地有活幹,就會來做工把錢賺。 當記者問到,為什麼取名叫“建華大南瓜”的時候。陳建華書記麵帶笑意的回答道,“在區委黨校參加培訓的時候,碰巧區委書記文天平來到自己所在小組參加討論,我就把村裏大力種植南瓜,發展集體經濟的事情給書記進行了彙報,書記聽後對我們的思路大加讚賞,可以樹個品牌,就叫‘建華大南瓜’,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南瓜產業”蹚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得益於村集體的群策群力,得益於農戶的大力支持。“賽馬比拚中,鎮政府對我們提出通報表揚,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種更大的責任。我一定繼續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種好‘建華大南瓜’,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陳建華最後說道。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