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菜花景區(資料圖)。 
開往春天的小火車(資料圖)。 春暖大地,油菜花開。2月28日,在重慶潼南陳摶故裏菜花節景區,3萬多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色的花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遊玩,八方遊客正在一望無際的花海中感受著濃濃春意,盡享鄉村田園美景。 蜚聲海內外的菜花節已走過十六個年頭,且越辦越火。周邊群眾靠著一朵朵“小菜花”,也跟著吃上了“旅遊飯”,並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提供著新動能。 一朵油菜花 點燃鄉村花經濟 “了解到這裏菜花開得正盛,我就開車帶上家人從主城前來賞花、遊玩,互相交流感情,一起賞花踏青,共同度過美好的親子時光。”在景區出口,剛賞花結束的遊客陳先生笑容滿麵地說。 “今天有土鯽魚、臘香腸、紅苕涼粉、炒菜苔……”適逢午飯時間,陳先生帶著家人走進了崇龕鎮青杠村的花海農莊,老板娘王光蘭正招呼到農家樂吃飯的眾多遊客。 “我這個農家樂開辦有十來年了,一直生意都不錯。這段時間,趕上菜花節,每天我這都是座無虛席。為了遊客體驗更好,去年特意對壩子進行了改造升級,餐飲、住宿和娛樂功能更加齊全。”王光蘭介紹,她這裏還有魚塘和果園,能提供土雞土鴨和垂釣等服務。到了盛花期平均每天就要接待二三十桌客人,一個花期可以賺到10多萬元。 每年菜花節遊人如織,不僅帶火了農家樂,更為老鄉們帶來了不少收入。村民就地擺攤售賣檸檬、蜂蜜、土雞鴨、菜苔等土特產,景區農民“華麗轉身”成為旅遊從業人員,呈現出“一朵菜花千人忙”的喜人景象。 如何告別“走馬觀花”式旅遊,突破“賞花經濟”發展天花板?崇龕鎮相關負責人一語道出農民心聲:“不能隻看花,要增加旅遊體驗感,千方百計留住遊客,才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為了提升旅遊體驗感,景區還增加了不少耍事,讓遊客在賞花的同時徹底放鬆心情,往年頗受遊客喜歡的水上畫舫船、複古觀光小火車、速度旱滑、高空滑索、空中飛艇等項目依然保留,讓大家隨時體驗360度全方位賞花。今年新打造了葫蘆壩花海景區,鬱金香、太陽花等花卉正在陸續綻放,同時今年菜花節還開展川渝文藝節目展演、川渝汽車越野場地錦標賽、火鍋美食文化節、花海音樂會、沙灘露營篝火晚會等10多項精彩的文旅活動,旅遊產業鏈不斷延伸。 崇龕鎮與菜花景區獲得雙重成就。近年來,該鎮走上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興辦農家樂和旅社70多家,引導10家餐飲企業入駐景區,打造葫蘆壩文創園,培育發展一批休閑農業觀光采摘園,激活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據了解,目前崇龕鎮投身於花海經濟的當地群眾人均年收入和開發旅遊前相比,增加了近萬元。 潛心深耕十多年,潼南油菜花早已突圍一片花海、一個菜花節的狹義範疇,潼南也正憑著這朵油菜花,雕琢出一個4A級旅遊景區,打造了鄉村旅遊“樣板間”,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崇龕小鎮上徐徐展開…… 一顆油菜籽榨出“中國好糧油” “實在是太香了,聞著味就能找到地兒。”來自四川遂寧的遊客黃麗霞等候在崇龕佳禾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門口,工人正在有序進行菜籽榨油工作。“這個油不僅聞起來香,吃起來味道也嘿巴適,今年多買點回去送親戚朋友。”黃麗霞眉飛色舞地描述著。 “我們榨油坊的菜油味道香純度高,現在不僅供應周邊,還遠銷廣東、山西等地。”該合作社負責人楊華介紹,這得益於政府大力發展菜花經濟,嚴格控製油菜種源,禁止轉基因油菜進入。新研發推廣的慶油3號和渝油28號油菜品種,不僅產量高,含油量和油酸也很高,吃著放心,市場也非常認可。 “中國好糧油”品牌認證讓潼南油菜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位於潼南高新區的重慶紅蜻蜓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潼南項目一期油菜籽壓榨生產線在春節前已調試投用。“一期產線每年可壓榨油菜籽3.6萬噸,產出濃香菜籽油1.2萬噸,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可達1.55億元,將帶動3.5萬戶潼南油菜種植戶年均增收1200多元。”該公司負責人冉明說,“紅蜻蜓”潼南小榨菜籽油獲得國家級優質產品認證給予企業更大的發展信心。二期工程將建設浸出車間、精煉車間、小包裝車間及庫房,更加充分發揮潼南區菜籽原料的優勢,實現高品質糧油的產業化生產,取得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好油出自好菜種。作為國家級油菜製種大縣,近年來,潼南不斷強化製種基地建設,聯合重慶市農科院、西南大學等科研單位開展優質高效菜種試驗示範工作,培育生產的“慶油”係列菜種質量達到國標一級種,在湖北、四川等長江流域冬油菜區大麵積推廣應用,獲得市場廣泛好評。今年,潼南區新增油菜製種麵積0.5萬畝,增加種子產量45萬公斤,正著力建設油菜種質資源庫、親本繁殖基地、種業試驗示範基地,進而推動基地綜合生產能力、製種科技創新能力及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 一條產業鏈闖出振興新道路
2月28日,記者在柏梓鎮一處油菜種植基地看到,裝藥、起飛、噴灑,在農機手熟練操控下,一架植保無人機沿著預設軌道在油菜田上空噴灑農藥,1小時就完成50畝施藥任務,且能保證無死角施藥到位。 “眼下開花期正是油菜菌核病防控關鍵期,以往打藥是最頭疼的事,現在無人機噴灑2天就能搞定400畝油菜,與人工相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預計今年可以增收5萬元左右。現代化的種植管護技術,便利可靠的銷售渠道,讓我對從事農業生產更有信心。”柏梓鎮油菜種植戶孫建介紹說,因為種植油菜帶來的經濟效益,讓這個勤勞的潼南漢子家底更加殷實。 智能化管理、精準化作業、無人化操作的廣泛應用,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為了發展壯大油菜產業,潼南區依托土壤和氣候優勢條件,通過實施土地宜機化改造,引進培育重慶市糧食集團、渝飛農機聯合社等大型經營主體,推行“大企業+小農戶”合作的生產經營模式,采取“耕種管收儲”全程機械化社會服務,構建油菜產、銷一體化生產經營體係,促進油菜產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拎穩中國人的“油瓶子”。 以花為媒,“菜花經濟”綜合價值在潼南得以充分彰顯。據悉,潼南作為重慶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通過標準化種植和推廣優良品種,大力挖掘油用、肥用、蜜用、觀花休閑等多種功能,油菜生產已由典型的傳統單一農業產業發展成為集生產、製種、加工、銷售及旅遊開發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全鏈條大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經濟效益翻番,輻射帶動當地10萬餘名農民實現增收。 小小的菜花彙聚成最美油菜花海,串聯起一條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活力,描繪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顆顆好菜種變成朵朵油菜花,再變成桶桶噴香菜油,讓我們村民錢包鼓了,村街顏值俏了,日子紅紅火火,家家戶戶喜笑顏開,鄉村振興一定大有可為。”崇龕鎮青杠村支部書記吳道友笑著說道。 “2022年,我們推進了油菜產業園建設,建成了5個萬畝級的穩產、高效綜合示範區,鄉村旅遊與深加工延伸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讓群眾吃好這碗旅遊飯、產業飯,現代農業全鏈條大產業體係日漸完善,取得了較好的帶動效應,有力地支持了鄉村振興戰略全麵實施。”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潼南油菜種植麵積達32萬畝,產量將超4.4萬噸,綜合產值可達6個億以上,油菜產業將向更高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全媒體記者 關羽)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