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船經過潼南大佛寺。 
小朋友在共享農莊體驗農耕。 
潼城夜景。 去年以來,潼南圍繞“產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的總體目標,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知名旅遊目的地,新型文旅消費業態逐步形成,全麵做靚“周末到潼南”城市營銷品牌。 開發旅遊精品線路 打出文旅名牌
潼南曆史悠久,人文厚重,擁有紅色文化、廉政文化、家風文化等優秀文化。同時,氣候宜人,四季花開,旅遊資源豐富,好景美不勝收。 近年來,我區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立足資源優勢,以打造景區景點為抓手,以舉辦菜花節、檸檬節、龍多山登山節等節會為帶動,突出地方特色,不斷加快發展步伐,旅遊知名度、美譽度、關注度明顯提升,努力朝著高品質、高質量的方向邁進。 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我區因地製宜、因勢利導,三個核心景區帶動推出“賞花遊”“古鎮遊”“紅色遊”“禮佛遊”“養生遊”5大精品線路,開通“涪江風情遊”並獲評市級體育旅遊精品線路,打造太安—柏梓鄉村旅遊並獲評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一個個景點精心設計、一個個景區精心打造,發揮帶動效應,把招牌立起來,把產品做出來,把知名度傳出去。 目前,我區已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4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處,市級旅遊度假區1處,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點116處,年均旅遊接待突破1000萬人次。建成崇龕鎮葫蘆壩首個文創基地,太安休閑農業旅遊度假區創建為“市級旅遊度假區”。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大力打造大佛寺—雙江古鎮景區,規劃建設國家級涪江休閑旅遊度假區。 不僅如此,我區還積極推動文旅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攜手遂寧共建紅色旅遊聯盟,推出“雲遊楊闇公楊尚昆故裏”等線上展覽,打造紅色文旅精品專線2條,協同舉辦中國旅遊日主題宣傳等多個活動,年接待遊客300餘萬人次。 “我們圍繞‘周末到潼南’品牌,推出了紅色研學遊、踏青賞花遊、健康養身遊、親子戲水遊、采摘體驗遊等亮點產品,開發一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提升旅遊景區品質,加快旅遊智慧平台建設,大力開發旅遊精品線路,積極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建設涪江休閑旅遊度假區為核心,提檔升級大佛寺、雙江古鎮等核心景區,拓展陳摶故裏、太安—柏梓等鄉村旅遊基地,建設潼南博物館、佛緣文創街區等項目,讓遊客到潼南旅遊有更多選擇,將潼南打造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知名旅遊目的地,讓“周末到潼南”聲名遠播。 文旅消費升級擴容 叫響金字招牌
每逢陽春,潼南萬畝金黃的花田,穿插著白、紅、紫、粉等彩色油菜花,交織成太極圖、3D太極人等圖案……潼南菜花以節會為媒,賞花遊引來了眾多的遊客,增加了當地的居民收入,推動了經濟發展。 文旅巧加節會,旅遊吸引力不斷增強。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模式,依托油菜、檸檬等特色資源,成功舉辦特色鄉村旅遊節會35場,形成了潼南菜花節、國際檸檬節等全國知名節會品牌,形成“春賞花、夏玩水、秋摘果、冬過節”的休閑旅遊格局,吸引遊客年均人數500萬人次,促進全區餐飲住宿營業額增長上億元。 依托節會,我區推出第七屆重慶非遺暨老字號博覽會、花海踏浪·搖滾音樂節、“成渝地·巴蜀情”文化展演、非遺展示展銷等活動500餘次,研發檸檬、菜油等特色旅遊商品200餘種,銷售量越來越高。同時點亮“夜遊經濟”,推出涪江兩岸燈光秀、夜遊雙江古鎮等3個旅遊體驗項目,舉辦“不夜潼南·嗨吃嗨購節”,持續激發夜間消費活力。 “遊完大佛寺,下一站我們還想去雙江古鎮轉轉,因為不要門票,對我們來說很有吸引力。”遂寧遊客馮曉告訴記者,現在遂寧市民享受潼南景區門票優惠,這是惠及兩地旅遊的好政策。“現在很多鄉村酒店、農家樂就開在景區旁,也不用回城住宿,方便又省心。”馮曉說。 近年來,為了給遊客創造優質的旅遊體驗,我區大力推進遊購娛相關配套。目前,我區已經建成濱江、隆鑫、時代廣場、紅星美凱龍等7個商圈,有效滿足遊客們購、食、娛、文、體等多樣化消費需求。有可達四星級標準及以上的潼南勁力酒店、涪江大酒店等8家酒店,還有特色民宿、鄉村酒店、農家山莊等各類農家樂達200餘家,共有單日接待床位1萬餘張,有效保障遊客就餐、住宿需求。並提升旅遊飯店服務質量,推出“住宿+景區”套票組合模式,為遊客提供多樣化選擇。 文化賦能,旅遊為民。圍繞創新求突破,推動“真惠民”,潼南大力推行線上線下文化旅遊消費活動,適時舉辦“中國旅遊日(潼南分會場)活動”、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月)等惠民活動,共發送優惠券10萬張、發布12條旅遊惠民優惠政策,實現惠民、助企新突破。依托“一機遊”智慧文旅平台,整合各類旅遊功能和要素,大幅提升遊客體驗感的同時,掌握消費券領用情況,動態調整,提高使用效率。
促農文旅融合發展做靚潼城品牌
2022年以來,潼南區立足“高品質人文康養宜居區”發展定位,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文旅+”“+文旅”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整合文化、旅遊、農業等特色資源,唱響做靚“周末到潼南”城市營銷品牌。 “花海好看、項目好玩、東西好吃,給我們的感覺非常不錯。”趁著周末來欣賞萬畝油菜花海的重慶主城遊客唐先生如是說。近年我區依托油菜、蔬菜、檸檬等農業資源,立足睡養、農耕、非遺等文化稟賦,打造了陳摶故裏、雙江古鎮等4A級景區以及香水百荷、寶龍桃博園、塘壩桑葚采摘園等百餘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好去處,成功創建潼南區涪江度假區、太安休閑農業旅遊度假區為市級旅遊度假區,塘壩鎮天印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崇龕明月社區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農文旅融合景區建設成效斐然,城市品牌競爭力有效提升。2022年潼南相繼獲批“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遊城市”。當前,我區利用大佛壩、太安罐壩、桂林雙壩等農業和生態優勢,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全速建設“新農城”“農科城”等特色旅遊發展項目,全力打造田園城市、城市田園,為鄉村振興賦能。 農文旅融合品牌越叫越響,旅遊附加值穩步攀升。依托大佛壩、雙壩等生態資源和檸檬、蔬菜等農業資源,我區推出“我在潼南有塊田、有口塘、有片林、有間房”等共享經濟項目和“農業研學遊”“鄉村采摘遊”等13條特色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米心鎮吉家村等20個共享農莊和涪江旅遊度假區房車露營基地等5個鄉村自駕遊營地,全力創建“研學基地”“康養基地”“共享基地”和“渝西快樂老家”,提供休閑觀光、體驗農耕、康養研學等沉浸式體驗,讓遊客來得其所、玩得舒心、留下好評。 深度挖掘鄉土故事、鄉村逸事、鄉村民俗等鄉愁記憶,推出“蔬食記”旅遊項目,開發蔬果采摘、農耕體驗鄉愁旅遊產品和檸檬係列、桑葚係列、花絲鑲嵌、布藝紮染等特色農特產品、旅遊商品及文創產品400餘種,不斷充實遊客“記憶庫”“後備箱”,讓遊客記住潼南、帶走鄉愁。 同時,各景區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等市場途徑,帶動5000餘戶1.8萬餘名周邊農民群眾增收,幫助解決2.4萬餘人就業,逐步實現農村增色、農業增效、農民增富和生態增優、文化增智、旅遊增收。(部分圖片由 王華僑 蔣開俊 卜壽林李文勇張世金黃偉提供)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