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消費市場氣貫長虹,餐飲、零售、文旅等各類消費市場均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接觸型消費複蘇釋放出龐大的市場需求,“智能家居”“信息消費”“夜經濟”等新消費場景也展現出巨大潛力。與此同時,疫情防控經受住了春節期間人口大規模流動的考驗,沒有出現規模性反彈和病毒毒株變異情況,這為全年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加積極的市場預期。 回顧今年春節的消費市場,受疫情衝擊巨大的行業均迎來了強勢回歸。例如,旅遊業快速走出疫情的泥淖,各大平台國內外旅行訂單均迎來3年巔峰,頤和園、黃山、西湖等景區再現“人從眾”景象。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73.1%。餐飲和電影行業也一樣,在春節期間迎來一輪火爆的行情,展現出國內消費市場的強大韌性。 春節消費市場的興旺,充分彰顯出我國居民消費的活力與巨大潛力,這一波消費熱潮為全年穩經濟擴消費開啟了序章。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國務院即召開常務會議釋放出穩經濟的積極信號,上海、浙江、山東等多地出台行動方案提信心擴內需穩經濟。各地應鞏固這一良好態勢,乘勢而上推動消費加快恢複、經濟穩步回升,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乘勢而上推動消費加快複蘇,關鍵在於修複居民收入水平。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火爆,是由於傳統節日消費高峰疊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但要看到,這種複蘇的根基還需夯實。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強度的提高,從根本上來源於收入水平的提高。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幾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幅度有所減緩,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居民收入水平能否得到有效修複,就業情況能否得到顯著改善,直接關係到消費複蘇是否能夠持續。 乘勢而上推動消費加快複蘇,新消費場景亦是值得關注的重點領域。新消費是擴大消費的重要增量來源,對企業而言也是值得深耕的藍海。這個春節假期,高端預製菜、智能洗地機等商品的銷量大幅增長,深海魚、海參等年貨批量走上中小城市的家庭餐桌,都說明在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人們的消費正從購買基本生活用品向追求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轉變,這也蘊藏著擴消費的巨大市場空間和機遇。 消費市場的加速回暖,將成為經濟的主拉動力,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在消費複蘇的進程中,還應高度重視規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體驗。這個春節假期,部分地方再度爆出“宰客”風波,個別商家的“宰客”行為,不僅令乘興而來的消費者心寒,也令當地的旅遊行業蒙塵,對整個城市的形象亦是一種損害,勢必影響到當地旅遊業的複蘇進程。麵對行業複蘇帶來的市場機遇,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紮實履職盡責,維護消費者的良好體驗,這也是乘勢而上推動消費加快複蘇的必然要求。(鍾超) 【采編 鄭強】原標題:以節聚勢,推動消費加快複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