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 (陳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2022年會日前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辦。會議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北省中醫藥學會浮針專業委員會協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表示,浮針作為一種新型針灸,憑借著臨床療效獲得了許多認可。展望未來,要進一步發展就要清醒地認識到,臨床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針灸治療不僅要有效,還要有理。幾十年以來,針灸療法之所以能夠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掀起針灸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針灸的科研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成果向世界人民展現了它的科學價值。所以,不論是浮針還是傳統針灸,都要繼續秉承科研精神,通過科學的力量和方法尋找其治療規律,並借助於現代科技為古老的針灸注入新的科學內涵,進而推動針灸在全世界的大踏步發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研究所所長符仲華表示,浮針醫學走過的26年間,無論是臨床、科研、教學,還是針具的研究,采用的都是“遵從傳統,化繁為簡;放眼未來,守正融新”的方法論。浮針針具的發明是受《黃帝內經》“直針刺”描述等啟示,浮針醫學理論的不斷完善特別是氣血新論的提出,也是對傳統中醫理論的再思考和簡化。這些“化繁為簡”的過程,讓浮針做到了既有效又有理,即不僅臨床有效,也用現代科學的語言說明了其為什麼有效。 【采編 鄭強】原標題:為針灸注入科學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