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啟動離島免稅促消費活動。圖為消費者在中免集團海口國際免稅城選購商品。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準確把握國內市場發展規律,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激活市場需求潛能,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編者 不斷提升供給質量水平,釋放消費潛力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推出“惠聚榕城福見商旅”跨年購係列促消費活動,1000場線上線下雙向發力,通過政銀企三方聯動,打造促銷熱點,激發市場活力。 海南省啟動離島免稅跨年狂歡季,活動將持續至2023年2月5日,“天天有活動、周周有優惠”,新春不打烊。 為加快消費市場回補回暖,結合歲末年初消費季,許多地方陸續舉辦各種促消費活動,為人們送上豐富多彩的消費大餐。 黨的十八大以來,擴內需促消費政策紮實有力、成效明顯。2021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1倍。消費“主引擎”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1至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9190億元。 具體來看,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費等傳統消費顯著增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穩步提高,汽車新車銷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5%,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4.2%。 “恢複和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說,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要求和發展條件都呈現新特征,特別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居民消費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特點。必須通過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荊林波分析,當前我國擴大消費麵臨一些製約。從供給側看,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滿足;從需求側看,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加上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 專家表示,綜合來看,我國擴大消費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展望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我國消費市場還將不斷成長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顯著,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改革創新不斷孕育新的發展動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製度環境持續改善,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顯著提升,國內市場空間更趨廣闊。以製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滿足並創造消費需求,能夠持續激發消費新動能。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動力 腰包鼓了,消費才有動力。居民收入不僅與人們的消費能力直接掛鉤,更事關消費意願與信心。 專家表示,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表示,2020年至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5.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但明顯低於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必須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更好恢複發展,有針對性地增加居民各類收入。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四部分構成,其中,工資性收入占比超過50%。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征學認為,增加收入首先要穩定和擴大就業,同時,要加大對拖欠勞動者工資情況的治理力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收入。 穩就業促增收,各地全力以赴。11月,陝西省印發《關於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實施方案》,要求用好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配套設施建設以工代賑示範項目,將勞務報酬占中央預算內資金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淨收入占16.8%。這三年,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者受疫情影響較大。黃征學認為,須進一步落實助企惠民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者的經營性收入,加快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公平競爭製度,推動相關市場主體加快發展。 2021年,我國轉移淨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7%。寧吉喆認為,這表明疫情衝擊下,國家加強了對基本民生的保障力度。要在現有政策框架下繼續擴大覆蓋麵,把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和低收入群體納入保障範圍,保障這部分人收入穩定增長。 “隻有農民的腰包不斷鼓起來,消費需求才能不斷釋放。”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薑文來表示,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讓更多農村勞動力有活幹、有錢掙,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開展多形式經營,如加快農村旅遊市場開發和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增強消費能力,要用好消費信貸金融工具。居民消費支出中,房屋、汽車、電子產品占比較大,這部分的支出很大程度上依賴貸款。增加消費貸款的發放力度,有利於激發潛在消費需求。同時,貸款是雙刃劍,需考慮產品準入的適當性。專家建議,銀行在增加消費貸款時,需要注意防範係統性風險,按照自身條件靈活處理消費的放貸比例,加大監管力度,避免呆賬壞賬產生。而對於貸款者而言,也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超前消費。 完善消費促進政策,激發消費活力 前不久,新能源車賽力斯問界M7剛剛上市,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謝俞升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訂單,成為問界M7的第一批用戶。“這款車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內部空間很寬敞,能滿足我一大家子的用車需求。同時該車可油可電,出遠門也不會有裏程焦慮了。”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 數字技術進步促進文化消費方式蝶變,直播間正成為文藝演出的第二舞台。今年7月,抖音推出“雲上舞台”文藝演出直播計劃,邀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及文藝工作者在抖音開展文藝演出直播。截至11月,包括國家大劇院、中央民族樂團等近200家文藝院團加入該計劃,累計開展各類演出直播1500餘場,超2800萬人次觀看。 當前,盡管我國市場銷售受疫情短期衝擊明顯,但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專家表示,針對住房、汽車、服務性消費等領域存在的一些限製性措施,要完善消費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蘊認為,支持住房改善性需求,關鍵是切實降低改善性住房購買門檻,適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減輕購買的稅費負擔,促進改善性需求更好釋放。 在王蘊看來,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應在落實好到2023年底購置稅免征政策的基礎上,著力消除使用環節存在的瓶頸約束,提高使用便利性。加大充電、換電設施建設力度,降低設施建設的場地租金等成本,鼓勵探索充電設施共享發展模式。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認為,應大力支持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盤活二手車存量,拉動新車增量,全鏈條激發汽車消費潛力,帶動維修、保養、保險、金融等行業增長。 此外,要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應以鼓勵市場主體增加多樣化供給為重點促進供需更好匹配,推動釋放消費需求。”王蘊建議,一方麵,要實施普惠養老專項行動,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麵,要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製度,將更多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力度。 付一夫表示,要加強養老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養老產業的市場細分和老齡群體消費需求的深度挖掘,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為老年群體提供多層次、高品質、專業化的產品與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8日 17 版)
(本報記者杜海濤王珂齊誌明羅珊珊) 【采編 鄭強】原標題:(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