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何改善我國大學生體質的問題受到各界民眾高度關注,教育界也在不斷加強對在校大學生健康問題的研究。 人體的所有活動無非兩種——“養”和“用”。此處的“用”,就是人體器官使用和消耗的過程(包括工作、勞動、鍛煉等耗能用功的活動)。這裏的“養”,就是在耗用之後的組織修複和能量補充過程。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在“養—用”的不斷轉化中逐步推進發展的。無論是腦體活動和運動鍛煉,還是飲食營養及休閑起居,均可劃入“養”或“用”二者之一,並在整體上形成動態配對。在改善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舉措中,如果我們能依據各人的具體情況處理好“養—用”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會大學生理順“養—用”之間的關係,並建立完整的“動態養生”觀念, 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要謹防“養—用”失當可能造成的危害,“多用則多養,少用則少養”,“養不離用,用不離養”,在其中一方出現變動時,另一方須應對合理、及時到位,以求更好地維護人體的動態平衡。不難理解,辛勞之後常能獲得及時養護、熱能營養均可得到充分消耗,多少大學生的傷病羸弱問題都將得以解決。 第二,在日常起居勞作中注意用動態觀念把握各種活動的節奏,不斷提高機體應變能力,以最終實現強化身體素質、提高養生質量的目標。勞作疲乏時,注意早睡足眠以求充分恢複;須得熬夜時,及時調節飲食結構“多食厚味以養陰”,等等。把握好起居的節奏,不僅能提高我們應對各種勞作變化的能力,還可以減少“睡眠動蕩”對機體的多種危害。 第三,無論是何種體質的學生,都應注意“慎強知弱,揚長避短”。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在身體素質上也是如此。在日常學習工作中,隻有注意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適度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保持長久安康。如中醫理論認為:肝腎功能旺盛者,在精算細思方麵常常天賦異稟(肝主謀慮,腎出技巧);而心肺功能強健者,寫作行文時往往才氣過人。所以,偏重理工計算的學子,應當注重調養肝腎;從事文案寫作的師生,則應注意養心利肺。這種結合勞作性質來尋求最佳調養效果的習慣一旦形成,能給大學生的學習科研帶來更高效率。 “善用者昌,善養者長。”如果大學生能學會在養和用的不斷轉換中及時調控變動的節奏、掌握動態養生的觀念,從而達到“善用善養,養用交融”的境界,就不難保持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擁有高效率的生活和長久的安康。從更高層次看,能否妥當處理“養”和“用”的關係,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應當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盡心努力,也必須為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傾盡全力。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為祖國教育事業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盛誌剛,係防災科技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清北中醫藥跨界工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采編 鄭強】原標題:以“善用善養”理念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