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療美容正逐步成為一些消費者的熱門選擇。然而,醫美行業從業者“魚龍混雜”,暗藏不少消費風險和陷阱。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正確選擇醫美機構,審慎做出醫美決策。 何謂醫美?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所謂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複與再塑。據業內人士介紹,醫療美容大體可分為皮膚美容類、整容整形類、美體美容類,與生活美容、一般醫療行為有著明顯的不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來,國內醫美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皮膚科教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楊蓉婭介紹,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醫美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監管逐漸完善,我國醫療美容市場增長潛力持續釋放,行業發展前景可觀。 醫美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的消費糾紛也不斷增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每年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根據相關投訴數據分析,當前醫療美容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部分醫美機構證照不齊全,未取得醫美經營許可或超範圍經營;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操作不規範;醫療產品渠道不明,部分醫美機構使用假貨、水貨針劑以及山寨設備等;醫美效果難以評估,服務質量與消費者預期仍有較大差距。 在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看來,當前醫美消費有兩大突出問題。一是模糊定價違規收費。醫美從業人員資質信息、醫美服務項目和服務價格的公示情況是消費者在接受醫美服務前最想了解的,但部分醫美機構不按規定公示或僅提供模糊價格,如公示價格區間而不公示確定價格,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二是醫療美容安全堪憂,風險警示不足。醫美機構場所內經常懸掛各種醫美治療前後對比圖,誇大手術效果,隻字不提手術風險,導致消費者隻追求手術效果而忽視醫療手術風險。 當前,我國醫美市場的監管治理體係正在逐步完善,如何更好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陳音江建議,醫美經營者要把消費者權益放到首位,誠信守法經營,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相關經營活動。比如,平台要完善規則措施和加強審核管理,尤其是嚴查各種醫美虛假誇大宣傳行為;醫美機構要公示經營資質及服務信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美服務;開展合規營銷,不做誇大其詞或其他誤導性的宣傳。 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醫美消費事關自身健康,應慎重選擇。 選擇正規機構。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時,可以通過衛生部門的官方網站,查驗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是否合規、有效,了解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等相關信息。 仔細審查合同。在簽訂醫療美容合同時,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合理,除了檢查醫療機構和操作醫師是否具有相關資質以外,還應檢查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各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確保自身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全麵了解風險。在醫療美容前,消費者應當對所做項目的信息和內容充分掌握,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該項目的風險性與禁忌症。 此外,中消協還建議,消費者應留存好消費憑證,在醫美消費過程中,如果遇到權益受損問題,應當及時有效維權。(本報記者齊誌明)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9日 19 版) 【采編 鄭強】原標題:中消協提醒:理性看待醫美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