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明確要求。如今,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 創新是什麼?創新就是在本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新路;是在麵對難題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是在麵對新課題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據統計,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從2012年的1.91%提高到2021年的2.44%,成績顯著。 隻有善於觀察大勢、謀劃全局,敢於革舊鼎新、深化改革,才能掌握主動,占領先機,贏得未來。當前,在我國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原創性科技攻關有待突破、產學研之間合作程度不深、創新生態體係整體效能不強等問題。對此,需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識別阻礙科技創新成效的關鍵因素,全方位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應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充分利用我國資源聚集的優勢,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工業軟件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核心科技自主可控。同時,基於戰略性視角強化世界前沿重大科學技術布局,努力探索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等的交叉融合,強化原創性科技攻關,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 要立足協同共創視角,強化“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生態體係建設,提高創新生態體係的整體效能。有效推進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結合,把政府、企業、用戶、高校和研究所等主要科技創新力量擰成一股繩,暢通各主體之間的深度互動渠道、促進資金資源、人才資源和隱性知識要素在創新生態體係中更好的流動,實現創新鏈上中下遊及創新環境與最終用戶高效對接。 有必要出台並落實一係列惠企創新政策,優化科技創新力量布局,強化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持續優化科技力量布局,聚集各類創新要素資源,耕好創新試驗田,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應用;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培育等一係列惠企政策落到實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還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關鍵作用,提升創新質量和效率。一方麵,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不斷優化企業創新流程,推動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強用戶與企業的深度交互,賦能更多創新創意湧現,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走向市場。另一方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收集整理並分析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消費數據,精準掌握用戶需求,為其提供更多定製化的創新型產品和服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史夢婷) 【采編 鄭強】原標題:多維優化配置科創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