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通訊員/陳黎燕) 整天大魚大肉、不運動,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確實,現在心腦血管發病率居高不下,跟現在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可有些人卻特別自律,索性就連肉都不吃啦,一日三餐都是素菜。殊不知,長期不吃肉,有可能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易患亞急性聯合變性,表現為手腳麻木無力,走路東倒西歪。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另一種“吃出來的病”——亞急性聯合變性。 什麼是亞急性聯合變性? 亞急性聯合變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SCD)是由於人體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經係統變性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雙側手腳麻木、刺痛,雙下肢無力、行走不穩、踩棉花感、雙手動作笨拙等症狀,易合並貧血,易伴倦怠、腹瀉和舌炎。少數患者晚期可出現視力減退,可能出現易激惹、多疑、情緒不穩等精神症狀。多在中年後起病,隱匿起病,緩慢進展。 什麼是維生素B12呢? 維生素B12又稱鈷胺素,是促進紅細胞發育、成熟和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維生素。缺乏維生素B12可導致貧血與周圍神經炎和脊髓病變。 人體在哪些情況下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呢? 人體自身並不能合成維生素B12,隻能由膳食獲得,但人體維生素B12需要量極少,正常人群隻要飲食正常,就不會缺乏。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動物食品中,比如肉、蛋、乳製品等。 但維B12在人體內的吸收機製複雜,從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的攝入,到經胃、腸消化吸收,最後入血代謝,需要很多環節。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以導致人體內可利用的維生素B12缺乏。 常見原因有: (1)攝入不足: 素食主義,妊娠、產後(需要量增多),絛蟲病(消耗增加)等 (2)吸收障礙: 胃——胃癌、萎縮性胃炎、胃切除、幽門梗阻等 腸——小腸切除、節段性腸炎等 肝——肝硬化、阻塞性膽管炎 其他——藥物(質子泵抑製劑、秋水仙堿、N2O、H2受體拮抗劑、二甲雙胍)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胃壁細胞(分泌胃酸)抗體陽性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等 (4)先天/遺傳因素: 因此,除了長期吃素以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胃腸道疾病的,因胃病長期不規範服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製劑的,或者因患糖尿病需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等人群,需警惕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亞急性聯合變性。 怎麼預防和治療亞急性聯合變性呢? 1.醫生建議大家要低鹽低脂飲食,並不是讓大家要素食,在少鹽低油的情況下還要保證每天充足的蛋白質攝入,建議每天攝入各種蛋類、乳製品和肉類,肉類以白肉最佳(雞鴨魚)。 2.可在定期的體檢中包含血常規、維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檢測。 3.若患有上麵提到的各種慢性病,可適量補充甲鈷胺片。 4.若感覺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穩、倦怠、腹瀉和反複舌炎等,需考慮亞急性聯合變性可能,建議立即就醫。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改善本病預後的關鍵。早期積極治療,多數可完全恢複;若長期拖延不治,病情會逐漸惡化,引起癱瘓、嚴重精神症狀,甚至死亡。 【采編 鄭強】原標題:大魚大肉不健康 長期吃素健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