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吳鑫袁 通訊員 潘文良)“我們以生態修複為抓手,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和長江防護林建設,著力實施退耕還林,在產業發展、低效林改造、四旁植樹等方麵,10年栽樹3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9%。”區林業局花椒產業站負責人石潤介紹說,“2021年,全區林業總產值達到70多億元,林農人均增收達780元”。 據了解,我區自2012年起,在全區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公司或合作社把適宜種植發展花椒、枳殼等林產品的山地從農戶手裏,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成片集中起來,規劃種植花椒、枳殼等,讓農戶土地出租或入股後,推動農業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參與農戶既在基地務工,又獲得另外一份收入。“這樣既解決了農戶自身無技術、種植的農產品價值不高、效益不佳的問題;同時又解決了企業勞動用工問題,是個一舉兩得共贏的事。”米心鎮產業服務中心周兵介紹道。 “吸引了社會資本的投入,讓農戶的土地創造出了更大的價值。”石潤說,全區十年共吸納社會資本15億元,建成花椒、枳殼等特色經濟林基地213個、麵積14多萬畝。 近年來,區林業主管部門積極引導林業產業發展,把花椒、枳殼等作為林業的主導產業,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長江防護林政策,給林業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予以扶持。“凡是符合退耕還林政策,納入了國家退耕還林計劃,驗收合格,均享受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區退耕辦負責人陳小軍介紹。10年來,全區新一輪退耕還林享受政策16.5萬畝,長江防護林享受政策2萬畝。 “自2021年國家製止‘非糧化’、‘非農化’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嚴格按照‘三區三線’要求,著力優化綠化用地空間,采取四旁植樹、生態撫育、低效林改造等方式,充分利用可綠化用地空間,以實施‘兩岸青山、千裏林帶’建設為重點,全麵優化林業產業布局,推進生態修複,提升了林業產值和效益,促進了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區鄉村振興。”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