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麓層巒疊翠,涪瓊河畔碧波蕩漾,淺丘田野綠意濃濃,城市園林景致宜人,城鄉麵貌煥然一新…… 放眼潼南大地,山清、水秀、天藍、地綠,這是潼南人向往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是潼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蘊涵美麗,藍天洋溢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潼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夯實潼南綠色本底,堅決守住一方碧水藍天淨土,綠色成為了潼南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 植樹造林夯實綠色本底 近年來,潼南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生態文明理念,實施城區綠化增量提質、國土綠化提升、生態產業富民等行動,涪江國家濕地公園、人民生態公園、大佛寺濕地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相繼建成投用,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馬鞍山森林公園、五桂山楠木生態公園等一批森林公園提質升級。 全區累計完成營造林50萬畝、義務植樹150.6萬餘株,城區綠化總麵積1.7萬畝,綠化覆蓋率達43.73%;城區公園綠地麵積6790畝,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17.52平方米……綠色總量不斷增加,綠化結構不斷優化,全區林業生態建設和國土綠化取得可喜成效。 執綠水青山之燈,照金山銀山之路。在大地鋪綠的同時,潼南堅持“全民共建,全社會共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理念,充分挖掘當地森林資源和發展潛力,把森林城市建設與生態服務、綠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實現生態福利全民共享。 潔白梨花、嬌豔桃花、金色檸檬,香甜蜜柚……潼南的花海、果林擦亮了鄉村旅遊的名片,一年一度的梨花節、桃花節、檸檬節、柚子節等節會給當地帶來大批遊客,也讓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目前,潼南共有生態旅遊景區景點22處、森林休閑康養基地6個,每年舉辦“巴蜀福地·美麗潼南”、美麗鄉村休閑旅遊行等生態旅遊主題活動,舉辦國際檸檬節、油菜花節等16個旅遊節會。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們生活在如詩如畫的田園美景中,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經濟收入與生活環境改善實現雙贏。更重要的是,生態文明理念和愛綠植綠護綠的風尚厚植人心,成為建設美麗潼南的寶貴財富。 綜合施策實現碧水長流 晨光熹微,惠風和暢,在潼南,出門走走轉轉是件美事。被綠色串聯起來的潼南,萬樹花開,隨風起舞。涪江、瓊江猶如兩條波光粼粼的絲帶,溫柔地緩緩流過,讓這裏的一切有了不一樣的靈氣和活力。 近年來,潼南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以河長製、水環境綜合治理、聯防聯控等為抓手,切實做活“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守護一方碧水,造福一方群眾。 在涪江上和鎮溝村段,河麵寬闊、碧波蕩漾,河道幹淨整潔,河水清澈透亮,微風拂過,水麵泛起陣陣漣漪……如此美景,離不開一位堅持每天巡河護河的村級河長——付偉。 後溝村全村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河道兩旁,整條河已然成為全村的“生命之河。” “每天工作再忙,付書記都會抽時間去河邊看看。”村裏人說,自擔任村級河長以來,付偉每天開展一次巡河的習慣雷打不動地堅持著。 “像付偉這樣的鎮村級河長,全區共有532名。”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自全麵推行河長製以來,全區現有河長19名,鎮村級河長532名,定期開展河長巡河台賬和APP記錄核實抽查,通報巡河情況。今年以來,區級河長巡河72次,帶動區、鎮、村三級河長累計巡河2.7萬餘人次,巡河裏程5.2萬餘公裏,巡河完成率達192%以上,發現並辦結問題276個。 水環境問題表象在水裏、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 在興潼大道一處汙水管網鋪設現場,挖掘機轟隆作響,工人們在溝槽內忙著清淤,即將下地的管網也在做最後的檢查核對。 為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潼南在對城區和鎮街市政管網全麵摸底找症結的同時,啟動涪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一期)建設。 “PPP項目采取補全、改造、改善、新建等一係列措施,讓雨水和汙水‘各行其道’,降低了汙染負荷。”項目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有利於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目前,已完成10個老舊小區雨汙管網及人居環境改造,完成中心城區及場鎮150多公裏雨汙水管網,2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設,2個鎮級自來水廠改造。 通過一係列有效舉措,涪江(潼南段)水質穩定為Ⅱ類,瓊江(潼南段)水質穩定為III類。去年5月,涪江(潼南城區段)被評為重慶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去年6月,瓊江(潼南段)被確立為重慶市示範河流首批試點建設對象。 藍天白雲繪就宜居畫卷 秋日,清風送爽,雨後的潼南像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綠色打底,清新而美麗。生活在潼南這座城市裏的人們,每天都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怡人的環境。 今年90歲的馮大爺是人民生態公園的歲的馮大爺是人民生態公園的“常客”,每天剛亮就來到湖邊打太極拳,在鳥語花香中放鬆身心、頤養天年。作為地道的潼南人,馮大爺對於這些年的城市變化感觸頗深。“城市更‘綠’了,水更清’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藍天白雲的好天氣。”馮大爺感慨道。 漫步河湖綠道,蜂蝶飛舞碧水流,藍天如洗白雲遊……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背後,是全區上下多年來對大氣汙染防治狠下的“硬功夫”。 從常態化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督查檢查,到加大道路揚塵汙染管控力度,再到強化燃煤汙染防治、加大清潔能源改造、嚴格治理工業企業汙染,全區連年重拳出擊,鐵腕治塵,打好藍天保衛戰,環境質量狀況持續改善。 走進位於潼南高新區(北區)的重慶市萬利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利來化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地青草、滿樹綠葉。 一塊大屏幕上,整個廠區的環保情況盡收眼底,這裏便是萬利來化工員工口中的“廠區專屬環保的中央大腦”。“人工智能控製係統不僅能對所有汙染源進行實時監控,還能持續生成數據庫,我們加以分析後實施點對點治理,更高效、更科學。”萬利來化工總經理助理黎厚德向記者介紹道。 脫下“黑袈裟”,穿上“綠衣裳”,節能減排正繪製出美好的生態藍圖,這是潼南綠色發展的縮影,也是潼南生態環境深度治理的生動注腳。 “我們通過深入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指導幫助企業改造,實現了燃氣鍋爐廢氣中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在50mg/mg/立方米以立方米以下,預計削減氮氧化物約20噸噸/年。”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常年聘請市、區兩級專家團隊下企業,環科院6名專家來潼深入園區指導涉氣企業廢氣治理,為廢氣擾民整改工作“把脈問診”,並全程跟蹤指導企業廢氣治理整改落實。 運用技術和人工實時跟蹤和監測PM22.5指數和空氣質量,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3年達到330天以上天以上,,藍天白雲成為潼南常態。 河湖蕩起的漣漪映照著藍天,鳥兒飛過江畔與遊人並肩賞景,夜深時星空浩瀚遼闊無垠……如今,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在潼南徐徐展開,為全區人民帶來了更加充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生態文明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昱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命的象征,生態環境是你我賴以生存和延續的基礎。 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然的饋贈,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個人都是良好生態環境的受益者、惡劣環境的受害者,但在某種程度上,同時也是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的始作俑者。我們的任何活動,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往往就是導致環境惡化的一大誘因。因此,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也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要尊重自然,對自然有尊重敬畏之心,才能和自然交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才會在我們麵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 要關愛自然,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良好生態離不開最廣泛的綠色行動。時下,我們所處環境依然遭受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擾和影響。疫情進一步提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保護自然,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們走向未來的依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築牢生態文明之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才能建設美麗潼南,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媒體記者 徐明鳴 蔣坐)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