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體檢時提示有頸動脈斑塊。這個看似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已經逐漸年輕化。通常發現斑塊,大家會聯想到血管堵塞、腦梗……那麼,發現頸動脈斑塊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到底要不要治療幹預?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呢?今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尊敬教授為您詳解頸動脈斑塊帶來的健康問題。 變糊塗還頭暈 要警惕頸動脈狹窄 在說頸動脈斑塊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頸動脈的位置。 頸動脈,顧名思義,就是位於頸部位置的動脈。在脖子的側麵,左右各有一支頸動脈的主幹(頸總動脈),再繼續從頸部上行至頭部,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 頸動脈將血液由心髒輸送到頭、麵、頸部,是大腦主要供血的血管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大腦提供新鮮的血液和氧氣,維持大腦正常運轉。說起頸動脈搏動,大家並不陌生,是急救時重要的判斷依據。 在神經內科門診,每天都會遇到不少拿著提示有“頸動脈斑塊”檢查單的患者。大家往往會問醫生: 這個是不是很嚴重,一旦堵了,我就會腦梗吧? 我姥姥就是大麵積腦梗去世的,我會不會……? 我記憶力越來越差,是不是跟它有關? 我經常頭暈頭痛,不會是它造成的吧? 這個斑塊,是我的“三高”造成的? 不就是個小斑塊嘛,沒啥大不了的吧? …… 不少體檢查出斑塊的人為此焦慮和擔心。劉尊敬教授提醒:發現頸動脈狹窄不要過度恐慌,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最好來醫院找專家看病。 特別是家有老人,如果出現了諸如“人老變糊塗”的現象時,比如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剛看了一會就睡著了;常常失眠,記性也大不如前;吃飯常常筷子掉到地上;眼前經常有一陣陣發黑頭暈……要警惕斑塊造成的頸動脈狹窄。 添堵的斑塊 就是這樣形成的 頸動脈斑塊是指發生在頸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起始段,多見於中老年人。 要說清動脈粥樣硬化,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動脈。 動脈,由三層結構構成,包括內膜、中膜和外膜,它負責將心髒內的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其血氧含量高,為機體組織和髒器供氧。在年輕的時候,動脈的血管彈性是非常好的。 而隨著年齡增長,加之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時,通常首先從動脈內膜開始出現病變,脂質的沉積、出血、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等,使動脈中層蛻變鈣化,動脈壁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增厚變硬,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管腔狹窄,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大致過程。 劉尊敬教授介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它主要的原因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煙,包括原發性肥胖等等都是有關係的;當然如果一個人他的生活不規律,壓力比較大,也會對斑塊的發生和進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臨床上,也經常見到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危險因素,但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者。 並不是所有斑塊 都會“搞事情”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常見原因之一。頸動脈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大腦,一旦發生斑塊破裂、脫落,就可能造成急性腦梗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中風,嚴重時可以導致癱瘓甚至死亡,這也是不少頸動脈斑塊患者焦慮的主要原因。 頸動脈斑塊必須幹預?有了斑塊,得梗塞的風險就會增加,但並不是有斑塊就一定會發生梗塞。劉尊敬教授解釋道:斑塊和皺紋一樣,是一個正常生理老化現象。大部分斑塊遠期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是非常低的,當然這個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評定,有些是需要必要性的幹預。 截至2020年,約有2億中國成年人有頸動脈斑塊。依據《中國成年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其實大部分頸動脈斑塊無需醫療幹預。 發現頸動脈斑塊,臨床最常使用的就是頸動脈超聲技術。如果您在體檢報告中發現這些字眼也不要恐慌,有很多解決的辦法,關鍵是要及時就醫。不管有沒有症狀,不論血脂高不高,都需要就醫,進行合理的幹預。 報告中有這些字眼 說明斑塊不“安分” 頸動脈斑塊離腦梗塞有多遠?通過超聲報告就可判斷。 劉尊敬教授強調,超聲報告如果顯示這個斑塊的回聲不強,或者斑塊發現了血栓,或者描述了纖維帽不完整,這通常提示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斑塊,它產生梗塞事件的概率就會是比較高的。 檢查結果中有“低回聲”、“混合回聲”的字眼,就意味著斑塊屬於不穩定斑塊,導致腦梗塞的風險極高,建議就醫。 那麼如果報告中沒有上述字眼呢?劉尊敬教授解釋道:動脈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供血。如果動脈裏麵有了斑塊,檢查報告單上的狹窄率報到50%以上,表明這個斑塊會導致遠端的血流受阻,血流灌注得到下降,就容易產生腦缺血的一個表現——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頭暈、頭痛、反應遲鈍、神經功能障礙等疾病。 嚴重的腦缺血會造成腦功能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缺血性腦梗塞,甚至是死亡。專家提示,如果檢查報告中有“血流不通暢”、“狹窄率大於50%”的相關字眼,同樣需要就醫幹預。 文/鍾豔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采編 鄭強】原標題: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到底要不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