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城美麗潼南。 特約攝影楊毅 
四橋飛架南北。 特約攝影楊毅 
▲群眾在體育健身場地運動。 
園林工人修剪城市綠化景觀。 一條條通暢的街道,在不斷拓寬和延伸中拉開城市框架;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散發著濃濃的現代氣息;一個個別致的公園,彰顯著城市的無限魅力……漫步街頭,潼南人向往的天藍、水碧、路暢、景美正在變為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潼南緊緊圍繞“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總體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導向,高品質規劃城市、高質量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紮實抓好城市片區綜合開發、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治理服務能力提升等工作,不斷補齊城市短板、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能級,推動城市更新提升,“繡”出城市生活新麵貌。 看環境 居住煩心事少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 囑托記在心,重任扛在肩。老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哪,潼南真抓實幹的舉措就落點在哪裏。 江北新城人民生態公園一帶,以前汙水橫流,又黑又臭,大家都避之不及。經過攻堅治理,水韻失而複得,景色又入眼簾,搖身一變,成為環境秀美的新公園、居民休閑的好去處。“隻有經曆過它的蝶變,才會發出衷心的讚歎。”附近居民說。
以前,城區公園,每逢節假日,公園裏休閑健身的市民擁擠不堪。如今,潼南的公園越來越多,綠化景觀越來越美,無論在新城區,還是老城區,老百姓都能在附近找到15分鍾“健身園”。 近幾年,潼南相繼建成大佛寺濕地公園、人民生態公園、時光長廊、金三角街心公園、鬆林坡公園、東安公園、金福壩濕地公園、福山公園等,占地麵積約114萬㎡,人民生態公園榮獲聯合國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並被評為遠郊區縣人居環境改善示範項目。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是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需求,更是貫徹區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實現“1356”發展藍圖的務實舉措。 “我們小區現在是越來越漂亮喲,不僅有了電梯,還成功改造了樓頂漏水、下水道和路麵,這順心日子越來越幸福。”提起小區改造,老城嘉瑞花園小區居民王婆婆高興得合不攏嘴。 嘉瑞花園老舊小區的變化,是潼南大力實施城市提升戰略,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市居住品質、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生動注解。 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21年,我區便啟動老舊小區改造17個片區166個小區、591棟、13174戶、126.1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83億元,惠及居民約3.3萬人。 近年來,潼南有序開展城市景觀品質建設,形成了以城市公園為景觀區、以道路綠化為景觀帶、以沿街廣場為景觀點的生態環境格局,將一處處髒水溝、邊角地打造成一幅幅城市“掛毯”,實現出門見景、推窗見綠、一步一景的目標,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獲得感。 看基建 城市要件更完善了 沿涪江而行,白鷺等水鳥在水岸悠遊翱翔、覓食嬉戲,新建的涪江大橋橫跨南北兩岸。 “新涪江大橋美觀大氣,周邊的公園步道幹淨平整,配套設施十分齊全,不管是出行還是散步都更方便了。”何阿姨高興地說。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潼城以光影為墨、以樓宇為畫布,用變幻多姿的霓虹描繪出另一個新天地:路邊暖色調的街燈與川流不息的車輛形成流動的光帶,大小樓宇外的燈帶與浸潤著人間煙火的萬家燈火相得益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來無數市民、遊客共賞。 近年來,潼南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重大機遇,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計劃,著力打造“1小時通勤圈”,開通公交化列車44班次,潼榮高速、合安高速建成通車,“一環六射”高速路網全麵建成。 打通了“大動脈”,還要加速“微循環”。潼南按照產景城一體的思路,注重重點路段、窗口地區、交通節點的綠化景觀打造,潼南大道、兩橋一環路、雙濱路、新產業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先後貫通,村民小組通暢率、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100%,城市貫通、鄉村暢達,市民出行快捷暢通。 與此同時,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也在城鄉間“無縫連接”。近年來,潼南新改建供水管網90餘公裏、城鄉電網2550餘公裏、天然氣管網1000餘公裏,5G等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完善,新改建汙水處理廠23座、雨汙管網270公裏,讓群眾生活更加舒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惠民、利民的城建項目在潼南大地落地生根,不斷擦亮“人民城市”底色。相繼完成區委黨校、人民小學、新城消防中隊、區中醫院創“三甲”、毛家大坡棚改區市場、金福島安置房等項目,總建築麵積約93萬㎡;啟動並有序推進洗菜溪還建房、區人民醫院創“三甲”、重慶電力高專校區、區婦幼保健體係建設等項目;引進紅星美凱龍、隆鑫中央大街、萬達文旅小鎮、中駿世界城等項目;完成城區公交車站台站點改造及智能交通係統安裝,城市道路裝燈率達100%。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功能要件更趨完善。 看秩序 市政管理更精細了 “實驗中學高梯子僅有5盞路燈,晚上十分昏暗,希望有關部門早日解決這一問題。” “東風大道與夏露西街交彙路口,沒有交通信號燈、標線也不完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望有關部門盡快處理。” …… 在“城市管理網友QQ群群”,網友十分活躍。管理員一一回複網友反映的問題,並將問題反饋給區城市管理局。 該局聯合相關單位就這些問題針對性開展“馬路辦公”,推動市民關心關注問題。 “馬路上辦“”馬上就 辦”。目前,實驗中學高梯子已新安裝了路燈、東風大道與夏露西街交彙路口有了紅綠燈,市民出行更方便。 潼南按照“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要求,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機製。穩步推進網格化管理機製建立,結合城市管理“馬路辦公”,通過“區領導以上率下、區城管局劃片包幹、區級部門和鎮街巡查整改”三級工作模式,將城區劃分網格區,以網格為單位開展日常巡查管理工作。截至目前,累計開展“馬路辦公”巡查5170次,發現解決問題15000餘個餘個,,治理熱難點問題97個個。推行“五長製”和門前“四包”工作機製的基礎上,探索推廣“街長“”路長“”巷長“”樓長“”店長”等基層管理經驗,設置“五長”99019901多名多名,,簽訂“門前三包”4300餘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城管主推、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格局。 同時,以“大城管”引導各方力量參與城市管理,探索“城管+N””聯合執法模式,常態化開展部門聯動執法。按照智慧城管建設“1322”模式,完成頂層設計編製,建成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積極共享全區城市管理行業數據資源。 據了解,為提供城市管理響應效率,潼南加快城市管理行業應用係統建設,區城管局共享了公安應急指揮係統1萬餘路監控視頻,能及時準確掌握城區重點區域的市政、環衛、園林等城市管理情況,快速發現和處置城市管理中遇到的突發狀況。進一步拓展智慧如廁、智慧停車等場景應用,實現城市綜合治理“一網統管”,城市建成區數字化管理實現全覆蓋。 除此之外,還建成了環衛作業車輛GPSGPS定位係統定位係統、、車輛視頻監控係統、垃圾移動箱體智能係統,實時監控13座垃座垃圾壓縮站、117117台環衛作業車輛等運行台環衛作業車輛等運行情況;建成路燈智能開控係統,城區90%以上路燈實現一鍵智能調節,達到遠程監測、智能管控的效果。 如今,潼南基本形成了以路為崗、現場辦公、發現問題、處置問題、反饋問題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格局。 城市提升既要“麵子”更要“裏子” 昱博 一座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潼南的城鎮化快速推進,除了城市建設的體量加大,“麵子”不斷更新,城市發展的重心更應進一步朝著“裏子”不斷發展,達成內外兼修、標本兼治。 “麵子”是一個城市的外在形象,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前提,是市容市貌、市民行為舉止等外在顯現。抓“麵子”,就是要重點解決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讓廣大市民覺著“礙眼”的問題。 對一座城市而言,外在的“顏值”對提升形象打開知名度、確立城市獨特的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的東方明珠向世界展示了城市現代化程度,北京的胡同展示了現代與傳統的和諧,蘇州的園林則展示了曆史與人文、自然與現實的交融。因此,我們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注重城市規劃、建築特色、綠植養護對城市的宣傳打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裏子”是一個城市的內在品質,涵蓋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市民的文明素質及科學素養等諸多方麵,是提升幸福指數的保障。 除了外在的展示,我們更應該注重內部基礎設施的變化,注重城市的“裏子”,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政府應該持續開展公益廣告整治、文明健康宣傳、綠色生活倡導等,以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導潼南人民崇德向善,構築文明氣質,擦亮幸福底色,以全民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促進城市“溫度”更加怡人宜居。 “麵子”“裏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於城市的發展,重“裏子”才能長“麵子”,失“裏子”則會丟“麵子”,不僅要注重高樓大廈的建設,也要加強基礎建設,打造良心城市,著重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全媒體記者 關羽)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