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正在山地收割玉米。 收割的玉米裝車轉運。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李彥亭 劉莉 實習記者 王嘉琪)盛夏時節,走進米心鎮苦竹村,放眼望去,藍天白雲下的玉米地裏,一陣陣玉米成熟的氣息撲鼻而來。記者在現場看到,成熟的玉米成排成行,一台新型收割機正來回穿梭忙收割。 伴隨著陣陣機器的轟鳴聲,一行行玉米植株正在被機器“吞食”,經過摘穗、剝殼、脫粒後,金黃色的玉米粒被裝進一個個袋子裏,累累碩果昭示著夏糧滿倉。 如火如荼的豐收場景感染著每一個參與者、見證者,機械化的收獲場麵讓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著笑容。苦竹村的種植戶鄧國建高興地說:“以往玉米實行人工分段收獲,先收玉米,再進行秸杆處理(含秸杆粉碎還田),僅是人工掰玉米、人工秸杆收割、機械脫粒三個環節,1畝地就需要支出400元左右,而今年機收玉米,一次性完成收割、秸杆處理及籽粒脫粒程序,僅需120多元,節約開支280元左右,機收效率效益突增。” 今年新型農機為玉米豐收增色不少。據區農業農村委農機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楊士航介紹,為降低群眾的生產成本,我區試推在高性能的全喂入收割機上配套家家樂雜糧割台。這種割台能一次性完成割倒、摘穗、剝殼、秸稈粉碎還田等多道工序,機收玉米的效率更高更便捷,1天可收獲50畝左右的玉米籽粒,平均每畝隻需花費120元,比傳統收割方式掉穗率減少15%以上。 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張璞表示,玉米作為我區重要農業作物之一,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是實現增產的主要措施,我區大力推廣新型農機不僅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搶抓農時,還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的生產成本,實現玉米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助推玉米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開拓鄉村振興新路徑。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