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牆推進文明鄉風潤物無聲。 
西瓜種植基地喜獲豐收。 
村幹部與村民共商環境治理。 
評選表揚衛生示範戶。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進群力鎮天靈小院,湛藍的天空下,一幢幢小樓掩映鄉間,別致的小院花園綠意盎然、繁花點點,給人一種村美景醉的怡然之感。 天靈村的變化得益於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村莊既提升美的顏值,又築鄉風文明的基底。 以點帶麵開展環境整治攻堅 說起幾年前的天靈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朕旭不無感慨,“以前雞鴨都放養,院壩裏到處跑,村幹部來了都沒地方下腳……”“以前是旱廁,汙水溢出來汙染環境,看著都著急……”。 打好整治人居環境這場硬仗,基層黨組織必須扛起責任、有所作為。為此,天靈村黨支部決定以天靈小院為試點,製定以點帶麵抓環境整治的工作計劃。實施危舊房改造、推進農村改廁、接通入戶道路、規範自留菜園地、實行家禽圈養……天靈小院由此一點一點煥發新生。 “作為人居環境示範點打造,通過爭取政策支持、環境集中整治,攻堅取得明顯效果”。張朕旭表示,居民的菜園地統一安裝了護欄,雞鴨圈起來喂養,院落整潔了,天靈村成為了城裏人向往的地方,群眾也對村裏的工作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趁熱打鐵讓文明鄉風深植人心,推動環境治理的成果不斷鞏固。為此,村黨支部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居民一道討論製定“小院公約”,推出了“衛生示範戶”“清潔文明標兵”評選活動,形成了常態化保潔機製。同時,把民風民俗、村規民約用通俗易懂接地氣的“牆頭文化”傳遞到各個角落,一麵麵文化牆色彩鮮豔、形象鮮活、圖文並茂、滋物無聲,成為展示鄉風、成風化人的亮麗風景。 引進中國移動“12582”人居環境積分管理平台,召開人居環境整治評比總結會,黃公龍等24戶家庭獲得“衛生示範戶流動紅旗”榮譽稱號。“洗衣粉、洗潔精都是我用積分兌換的獎品。這既是榮譽,也是鞭策,我會帶領家人更加自覺地搞好房前屋後環境衛生。”兌換到禮品的黃公海難掩激動的心情,榜樣的力量也進一步激發了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 張朕旭表示,通過樹立好榜樣,引導廣大村民摒棄不文明陋習,村民從村治理“旁觀者”轉變為“主人翁”,人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逐漸成為了村民的自覺行動。 鄉村美帶來人氣旺產業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寶貴的財富。城裏人向往的美麗鄉村,也為帶動人才、資金回流,發展農村產業奠定了基礎。 走進天靈村的西瓜種植基地,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躲”在瓜藤下麵,長勢喜人。據張朕旭介紹,素沽蔬菜水果種植微型企業去年落實天靈村,種植西瓜150餘畝,目前正值西瓜豐收,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兩相疊加,僅此一項就使附近村民人均增收5000餘元,來年企業還打算進一步擴大基地麵積。 “在西瓜采摘期,我每天都來瓜田工作,看著西瓜賣得好,我們也開心,一天還可以掙60、70元,既掙得到錢,還能夠把家裏照顧好。”談及發展產業增收,天靈村村民周林滿臉喜悅。 如今,花椒、西瓜成為天靈村主導產業,每年解決近200人就近就業。駐村組、村兩委牽頭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200餘畝種植小麥,帶動村民參收益分工和基地務工……鄉村美、產業興,讓天靈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下一步,天靈村將立足資源優勢,切實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依托國家政策便利,實現多產業多方式發展,合理運用閑置土地,以科學方式栽種,擴大種植規模,打好鄉村特色產業牌,全麵助力鄉村振興。”張朕旭說。 【書記感言】 黨建引領推動三治融合 張朕旭 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天靈村以點帶麵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探索形成了鄉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正努力繪就村美民富的新時代鄉村畫卷。下一步,我們還要積極治理有效機製,深入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一是黨建作引領,堅強戰鬥堡壘。發揮黨支部的“火車頭”作用,把“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總結好、堅持好,把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梳理列出任務清單、壓實責任清單,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榜樣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人人愛護環境的濃厚氛圍。 二是法治強保障,建設法治鄉村。引導黨員幹部學法、懂法、用法,帶動群眾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要切實增強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製,推動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用文明鄉風和風化雨,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促進鄰裏和諧、鄉風和順。 三是自治增活力,形成良性互動。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共同商議完善村規民約,推進小院議事製度,讓“衛生示範戶”“清潔文明標兵”評選等更加接地氣,讓村民參與進來自覺遵守、相互監督,引導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同時,在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黨支部要廣泛聽取村民意見,打開大門議事,激發群眾參與熱情,發揮其主體作用,形成“黨員帶頭幹”“大事一起幹”的局麵。(全媒體記者 李彥亭 劉莉 實習記者 徐利)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