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二維碼看更多精彩 “同謀振興!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潼興論壇》。本期《潼興論壇》,我們來到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柏梓鎮郭坡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這一切口,探討美麗宜居村莊建設……”6月23日晚8點20分,區委組織部聯合區融媒體中心錄製的《潼興論壇》第二期節目與觀眾見麵,柏梓鎮郭坡村第一書記羅毅,寶龍鎮嚴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歐敏,群力鎮天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朕旭,圍繞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接受訪談。 “以前是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對這樣的環境習以為常,都認為農村嘛,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針對提升群眾環境意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帶動村民自發參與基層治理,3位支部書記明思路、談做法、展成效,針對短板提出改進措施,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出思路 想辦法 環境治理各有妙招 “以前的郭坡,‘藍棚頂’‘破爛房’‘雞鴨糞’‘臭水塘’等問題非常突出。村幹部也曾挨家挨戶地做工作,但村民就是不答應,說彩鋼棚在自家房頂又不影響別人、廁所改了以後挑糞不方便、到固定地點去丟垃圾麻煩、雞鴨關久了不下蛋之類的話,總之就是很抵觸。”談及過去的郭坡村,羅毅深有感觸。 黨員帶好頭,村民才能動起來。羅毅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想到了出路,提出先幹部、後黨員、再群眾的思路。“支部書記譚興平等幾位村幹部率先拆除了自家的彩鋼棚,改造了廚房和廁所,對房前屋後進行了全麵清理”“加大宣傳,讓村民們看到整治後舒適的環境、方便的設施,進一步了解政策,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到群眾支持,郭坡村環境治理頑疾得以迎刃而解。 歐敏書記不僅僅是嚴寨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我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訪談中,她分享了學習市第六次黨代會的感悟,對建設美麗鄉村信心滿滿。 對於人居環境治理,歐敏則是結合區裏的“積分”政策,探索出“嚴寨版”積分製,找到了破解難題的“法寶”。首先是調動群眾的“胃口”,積分設置讓群眾說了算,“兩委”提出加分、扣分事項,再開院壩會組織黨員和村民討論,才形成清單。其次是實現計分智能化,既張貼App,方便村民手機查詢,又在每一戶張貼每個月得分情況,讓村民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同時,積分兌換還考慮群眾的“需求”,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我們這個‘積分製’除了人居環境還拓展到了鄉村治理上來。利用計分和兌換的互動過程,宣傳疫情、反詐等政策,收集村情民意60餘條,代辦服務事項50餘件,化解矛盾糾紛18起,有力地促進了自治、法治、德治。”談及嚴寨經驗,歐敏侃侃而談。 訪談中,張朕旭拿出了天靈小院的整治前後的對比照片。大家請看,這一張是入戶道路改善的照片,這一張是休閑小廣場和改造前的一塊空地,這一張是黃仁安家改造前後的圖片,還有這一張是我們老百姓自家的花草地…… 對於搞好天靈小院環境治理,張朕旭總結了三個特點:第一是政府不包攬、村民要投入;第二是自己的事、自己管,引導小院村民“大家事、大家定、大家幹”,製定了“小院公約”,選舉了議事會、院長,成立了日常維護小組,組織村民每月開展“五個一”活動;第三是黨員示範好、群眾評價高。 抓治理 見成效 環境宜居村民受益 走進柏梓鎮郭坡村,筆直的馬路穿村而過,道路兩旁幹淨整潔,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民房清爽敞亮,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果蔬青翠盎然,一麵麵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內容的文化牆格外吸引眼球。做好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刷新了鄉村“顏值。”也提升了鄉村“氣質”。 “這幾年,通過爭取資金項目,共整治拆除藍棚頂46戶5000多平方米,拆除無人居住的危舊房38戶4100多平方米,修生產便道和入戶道路5.6公裏,全村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羅毅發出由衷的感慨。 而初夏的嚴寨村,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2018年以來,嚴寨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力發展集體經濟,1700戶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群眾房前屋後、清潔衛生搞好了要加分,參加義務勞動、參加技能培訓、做好人好事、甚至子女考起了大學,都要加分……”歐敏介紹,通過以“積分製”為抓手,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更加充實。 “天靈小院在前年實施了舊房提升,今年我們作為人居環境示範點來推動,規範了菜園地、接通了入戶路、安裝了雞鴨圈、潔淨了群眾屋……”張朕旭表示,推動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引導村民從村治理“旁觀者”轉變為“主人翁”,現在小院的村民對村裏的工作非常擁護、非常滿意。人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讓天靈村成為了城裏人向往的地方。 抓常效 提質效 鞏固保持治理成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全麵實施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也是一項長期工作和係統工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談及如何鞏固治理成果,3位支部書記拿出了具體舉措。 整潔習慣養成,環境衛生的保持,羅毅表示,將加大檢查力度,加強人居環境宣講,發揮好引領示範和警示教育作用,確保人居環境整治效果常態化、長效化。下一步,郭坡村將以建設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點和打造“雙核雙廊”為契機,結合《柏梓檸檬小鎮清潔公約十要》和村規民約,進一步健全完善積分評比表彰機製,構建以網格為單位、以戶主為積分主體的加減分管理體係,通過“裸曬”積分、頒發“文明示範戶”等方式,引導村民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互幫互學、比學趕超。 歐敏就深化積分製,推進人居環境治理走深走實道出了自己的打算:一是走出去“學”,組織部分村民代表學習其他地方先進經驗;二是針對性“擴”,進一步擴展積分內容,把像“和睦友鄰”“孝老敬親”等鄉風文明的內容納入進來;同時“問需”於民,擴展積分兌換的物品種類,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熱情,讓“小積分”推動“大嬗變”。 針對一些老舊房和電網線路私拉亂接等問題,張朕旭表示,將和村民們一道規範電網線路走向,拆除或翻新老舊房。同時建立獎懲機製,讓做得好的有獎勵、不好的受處理。全村麵上來說,將總結天靈小院的經驗做法,將小院治理模式推廣到其他具備條件的院落,以點帶麵、不斷提升治理成效。 在互動訪談環節,3位支部書記與參與錄製節目的鎮、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民代表,就兌現積分製經費籌集、建立環境治理獎懲機製、幫助特殊困難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等話題展開討論,思路越發清晰,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描繪出更可期待的願景。(全媒體記者 趙晨城)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