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世勇走訪重慶磊書果品有限公司。 
村民在為檸檬樹修枝。 
向世勇與大閘蟹養殖戶黎龍交流養殖經驗。 
村幹部與群眾一起開展清潔大掃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崇龕鎮白沙村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持續抓好鄉村麵貌改善,做優做強特色農業,實現“顏值”“氣質”雙提升,勾勒出美麗鄉村新圖景。 發展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增動力 崇龕鎮白沙村曾經是菜花節的主景區,村民依靠餐飲、務工、農產品銷售曾獲得豐厚收入。2018年因為景區規劃調整後,白沙村村兩委轉變發展思路,因地製宜抓產業招商,著力築巢引鳳,依托良好的農業基礎條件,背靠景區的發展優勢,謀劃主導產業發展,確定檸檬、稻蟹共養為主導產業,先後引進多家農業企業,形成產業發展的基底。 近日,記者在崇龕鎮白沙村重慶磊書果品有限公司的檸檬基地看見,工人們正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給檸檬果樹進行修枝等田間管理。在公司檸檬分揀現場,10多名工人正對檸檬果進行拆袋、分選,按照不同等級分裝,精準對接不同客戶需求,通過物流運送到全國各地。 據白沙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村兩委與公司進行合作,通過統一收購農戶的檸檬,由公司對外進行銷售,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目前,磊書果品有限公司共種植檸檬600多畝,年產量180萬斤,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銷往浙江、上海、天津等地,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 重慶自留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開展生態養殖小龍蝦、大閘蟹的農業企業,也是白沙村主導產業之一。定期到公司了解養殖和銷售情況、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村兩委的工作日常。 “基地用工不足的時候,他們經常幫我們聯係工人,同時幫助我們邀請專家,指導種養殖技術。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增添了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重慶自留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黎龍告訴記者。 “我們基地主要開展稻蝦、稻蟹綜合種養模式,生產生態綠色的高品質大米、小龍蝦和大閘蟹,廣受市場歡迎,去年實現畝均產值1萬多元、利潤5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條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之路。”黎龍告訴記者,一個人富不算富,自己還帶動本村30多名村民走上稻蝦、稻蟹種養之路,發展麵積達到2000多畝,公司基地也被評為重慶市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基地。 “我們跟著黎龍發展稻蝦養殖,收入明顯增加,銷路也不愁。”白沙村村民老胡也跟著養了60畝蝦,他感激地說,黎龍不僅免費教他們技術,還幫他們銷售,通過他的渠道,不但銷售好,價格也很滿意。 在產業發展中,白沙村實行黨支部牽頭,支委委員掛牌包戶,黨員幹部主動帶頭示範,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通過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製,引導脫貧戶參與產業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強化人才引育 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村黨支部樹立人才為先思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培養“土專家”,激勵他們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伍修偉是重慶順昌檸檬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學習了多年檸檬種植技術的他儼然成為了一名種植能手。來自主城區的老伍在多年前了解到檸檬是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於是他開始了檸檬種植產業的發展,經常向專家進行討教,了解檸檬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等農業知識。 經過多方考察,老伍發現崇龕鎮白沙村具有檸檬種植的天然生長環境,於是他在村裏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檸檬,現在已形成產銷兩旺態勢。在自身發展產業的同時,老伍也帶領著周邊的鄉親們共同發展,他經常深入農戶檸檬種植基地,實地指導種植技術,及時幫助農戶發現病蟲害,引導他們有效進行處理。在他的帶動下,白沙村檸檬種植大戶達到了12戶,種植麵積發展近1400畝。 “在伍老師的帶動下,我也種植了幾十畝檸檬,有什麼種植方麵的問題都可以向他請教,僅去年我們家檸檬的收入就達到20萬元左右。”崇龕鎮白沙村村民老王告訴記者。 “我家有幾十畝魚塘,村兩委經常邀請農業專家及技術骨幹指導我們養殖技術,通過專家的技術指導,我現在水產品養殖收入已經達到了10多萬。”白沙村養殖專業戶老劉對記者說。 近年來,白沙村黨支部通過引進人才建基地,推廣技術強產業,在持續做大做強做優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的同時,引導更多當地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民富裕富足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開展環境整治 為美麗鄉村提顏值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白沙村著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美麗鄉村顏值。 走在白沙村新街,道路幹淨、整潔,這得益於村黨支部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農村麵貌煥然一新。針對農村生活垃圾和路邊、溝渠內雜草秸稈、枯枝落葉清理“難”等頑固問題,集中開展“大清查、大整改”攻堅,從點到麵,由麵及片,對村莊內外進行全覆蓋清理整治,為群眾營造幹淨、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我們堅持以示範村規劃帶動為引領,大力推進垃圾整治、坑塘治理、廁所改造、美麗庭院打造等重點工作,黨員幹部帶頭沉下身子,村民齊上陣,通過齊心協力的治理,讓村莊更整潔了,馬路更寬敞了,村莊整體舊貌換新,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白沙村黨支部書記向世勇告訴記者。 人居環境改善,群眾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白沙村通過廣播、標語、上門走訪、微信群,全方位、多角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宣傳,增強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提高群眾認知、自覺度和參與度。通過黨員幹部引領,全體村民參與,人人都成為保潔員,同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通過引導村民改變不良習慣,推行人居環境積分製等舉措,調動了群眾參與熱情,使環境整治從“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 “今後,我們村將繼續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方麵,以黨支部為依托謀劃村集體經濟發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紮實開展全村各項工作,真正做到紮實學習、用心謀劃、努力實踐,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積極探索本地特色鄉村振興新路徑,多措並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向世勇表示。 書記感悟:狠抓班子建設 不斷強化戰鬥力 做好農村基層工作的事情,關鍵在於黨,要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我從2013年擔任村支部書記,親身經曆了村上的發展巨變。 20年前的泥濘小道變成幹淨整潔的鄉村致富路;原來的“巴掌地”變成幾十畝成片的宜耕地,實現了機械化收播;從原來的寂寂無名成為特色產業村,村基層黨組織起到了關鍵作用。開辦農村電商,推動生豬代養,推廣檸檬種植,發展稻蝦產業……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群眾的“主心骨”。 下一步,白沙村將緊緊圍繞區第十四次黨代會確立的“1356”總體部署,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建強基層組織,發揮黨員作用,在鄉村產業振興上持續發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和引進企業入駐,成立以集體經濟為主導的公司,依托緊鄰菜花景區優勢,以農耕體驗類、休閑娛樂類、民宿類、旅遊商品類、特色小吃類等幾大經營板塊為內容,積極有效地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同時,我們將努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倡導鄉風文明,讓村莊更美麗、更宜居,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