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我區“潼台比武”首期訪談節目《潼興論壇》上線,各村(社區)書記和基層幹部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渠道收看節目、參與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節目通過身邊的黨組織書記現身說法、交流經驗,講述了基層黨員群眾關心的事,既有討論交流,又有實景展播,還有現場互動,幹貨滿滿,精彩紛呈,為其他村(社區)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層是主戰場,村(社區)幹部是排頭兵,將認真學習先進典型經驗做法,擔當實幹爭先進,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以“黨的建設”為引領,推動鄉村全麵振興。
“這次論壇讓我更加清晰認識到我為什麼當村支書、接下來要怎麼幹。我將以身作則,帶領村支兩委興產業、促發展。”剛剛通過網絡看完《潼興論壇》第一期後,玉溪鎮曹家村黨支部書記張華輝信心滿滿地表示。 “這些年,桂林街道雙壩社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從‘立足蔬菜產業,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建立蔬菜栽培高科技示範園,努力增加蔬菜產業的科技投入’‘提升市場競爭力”‘分享市場信息,讓菜農及時掌握信息,用市場來指導生產’‘引進蔬菜加工企業,努力提高蔬菜產業附加值’等方麵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步伐,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相關經驗做法非常值得曹家村學習借鑒。”張華輝告訴記者,曹家村也同樣以蔬菜為主導產業,目前蘿卜種植規模已達4800餘畝。但是隨著種植的人越來越多,銷售渠道卻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雙壩社區蔬菜銷售電子信息發布點,蔬菜‘經紀人’等思路讓我茅塞頓開。”張華輝說,要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就要逐漸改變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因地製宜探尋適合本村的產業道路。下一步,曹家將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戰鬥堡壘作用,按照“黨員+經濟人+服務”的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服務體係,幫助菜農們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銷路。同時,立足自身蔬菜資源,通過強化品牌培育,延伸整合產業鏈條等方式,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認知度和市場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 “這次論壇為我們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好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思路和方法。”米心鎮童家村黨支部書記唐紅英表示,太安鎮太平村通過土地宜機化改造,采用“黨建+村集體+農戶”,以土地折價入股,帶動村民共同發展產業的模式讓她豁然開朗。
“童家村地處丘陵地貌,‘雞窩地’‘巴掌田’的現狀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雖然土地宜機化改造在很大程度上能幫我們解決這一痛點。但村民們對宜機化改造並不怎麼歡迎,認為宜機化改造打破了土地邊界,導致找不到自家地的分界線。”唐紅英說。而通過土地入股的辦法,不僅能壯大集體經濟,有效解決土地宜機化改造,還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收益。 唐紅英表示,將借鑒太平村“黨建+村集體+農戶”模式的相關經驗,持之以恒強產業,堅持不懈抓重點,因地製宜,大力發展山地蔬菜等特色產業,做活土地文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此次論壇幹貨滿滿,收獲滿滿!特別是幾位村支部書記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經驗之談和對未來發展的建議,讓我開拓了視野,受益匪淺。通過“潼南發布”收看了《潼興論壇》的桂林街道半坡村黨支部書記潘曉彬表示,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將積極學習身邊榜樣、區內外先進經驗,學以致用,取長補短,努力盤活閑置撂荒地,推動整村土地有效流轉,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壯大集體經濟,同時,依托九龍山森林公園、百米大道等地理優勢,發展家庭農場、采摘遊等新型模式,拓展休閑旅遊等第三產業,提升半坡村的活力,當好鄉村振興工作“排頭兵”。(全媒體記者 張峻豪 蔣坐)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