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坡村航拍美景。 
檸檬種苗繁育中心。 
遊客采摘檸檬。 
郭坡村委員會。 
美麗鄉村環境。 
村民采收兒菜。 
檸檬喜獲豐收。 近年來,柏梓鎮郭坡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緊扣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地製宜、因勢利導,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積極探索鄉村發展新模式,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郭坡村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農村麵貌變美了,農業經營有奔頭,一幅“天藍、地綠、水清、路暢、村美、人旺、業興”的郭坡畫卷已然呈現在我們麵前。 農旅融合 產業興帶動鄉村美 檸檬是柏梓鎮郭坡村的主導產業之一,麵積近千畝。近年來,郭坡村以“檸檬產業+”為抓手,聚焦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以打造“檸檬小院”為目標,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發展采摘、垂釣、賞花、餐飲、住宿等體驗式鄉村旅遊項目,有力地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促進了群眾增收。 郭坡村多元化延伸產業觸角,大力發展檸檬特色產業,目前已建成300畝檸檬脫毒育苗中心、建成歐標檸檬標準園600畝、檸檬品種展示園50畝。結合我村地塊規整、地勢平坦的優勢,培育壯大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1家,發展起貴妃桃園830畝、有機蔬菜500畝、優質油菜1000畝,農戶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和在基地中務工等方式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 “我們多業態提升產業價值,發掘檸檬文化,構建‘1條景觀帶+4條景觀道+7處景觀節點’景觀構架,打造農家樂1家、特色民宿1家,舉辦檸檬采摘節、‘醉美桃花季’賞花采摘活動等。”柏梓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郭坡村圍繞資源變資產,盤活村、組集體“四荒地”74畝,整合投入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40萬元入股到企業,收納農民股東2703人,與區農投集團共同打造100畝標準化檸檬種植基地,其中28戶脫貧戶土地全部流轉。 環境整治 打造宜居美麗村莊 走進郭坡村村民陳高榮家中,三層小洋房、整潔的院落、令人舒適的庭院綠化,都讓人真切感受到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巨大變化。“現在我們村的環境可一點不比城裏差,環境好、空氣好,心情自然舒暢。”說起人居環境,75歲的陳高榮老人非常自豪,“現在村裏環境好了,大家的素質也高了,對房前屋後的衛生更愛護了,現在大家茶餘飯後都談論種植什麼花草更美觀。” 要讓村莊由內而外真正“美”起來,首先要從完善基礎設施入手。2021年以來,朱窪村大力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推進美麗村莊建設,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六改六治,改造農房176戶,美化庭院200餘戶、改廚改廁500餘戶,改造、新建道路4160餘米,建設入戶便道460餘米、圍牆柵欄4500餘米、花池2000餘米,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全麵實施垃圾分類,發動全體村民認真落實“門前三包”,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清理一活動”,郭坡村告別了昔日的“髒亂差”,真正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郭坡村還對檸檬產業核心區的農戶和環境進行了整治,村民出門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家戶戶都有了幹淨亮麗的廚房和廁所,更重要的是,在征詢村民的意見後,家家戶戶門前的花台,統統變身“花台式”的小菜園,即美化了環境,又滿足了村民日常的生活需求,不少人來看了都一個勁地誇讚。 “變化還不止這些,現在我們家家戶戶天然氣進廚房、太陽能進浴室、互聯網進書房,環境不比城裏差,下一步我們準備開辦一個農家樂,讓城裏的人來我這裏摘檸檬、吃農家菜,體驗體驗我們這濃濃的那股鄉愁。”村民張天武滿懷信心地說。 積分管理 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共治 “搞好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可以攢積分,還能兌換生活用品,真是兩全其美呀。”郭坡村村民譚安國滿心歡喜。他連續三個月穩居積分榜前列,成為村裏的榜樣。 鄉村要振興,治理要跟上。麵臨“沒依據、沒抓手、沒人聽”的治理難點,郭坡村以家風文明建設為突破口,創新實施積分管理辦法,讓鄉村治理工作具象化、可量化、有抓手,通過黨員帶頭、積分引導,啃下鄉村治理這塊“硬骨頭”。 “我們通過優化組織架構、量化評價標準等方式,讓鄉村治理更加精細化、科學化、透明化、規範化。”柏梓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郭坡村除常年在外的家庭外,基本都參與了積分製管理活動,參與率達到了92%以上,“積分按照相應標準可以到積分超市兌換等額的物品,可以兌換孩子的零食以及日常生活所需品,種類豐富、品質有保障,深受群眾的歡迎。”郭坡村支部書記譚興平說。 心頭記掛著小小積分,村民參與熱情高漲。在基地務工,能得上“生活富裕”5積分;連續三月積分良好,獲得由村委頒發的“文明示範戶”榮譽……越來越多的村民自覺走出酒桌、牌桌,愛上了體育鍛煉、技能學習,也有不少村民自覺參加村裏的誌願服務活動,團結鄰裏、扶危濟困。積分製模式在郭坡村有了生動的實踐,也推進當地鄉村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科學的提升。(全媒體記者 夏培植)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