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以河長製為抓手,攜手上下遊,堅持全流域一體化理念,建立跨區域聯動體係,打造合作平台,組建川渝河長製聯合推進辦公室,實施生態補償,開展聯合專項治理,著力共建跨界河流“管家”,全麵監管上下遊水環境質量,先進的治河經驗作為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落實三級河長責任製守好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這個新建的涪江自然公園真的太美了,我每天都要到這裏散步、休閑,公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能夠與涪江親密接觸愉悅了我的身心,讓人神清氣爽。”市民李先生有感而發。據了解,這是我區近年來涪江岸線治理的傑作,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來休閑、散步,成為了市民放鬆心情、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據水利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裏曾經雜亂無章、垃圾成堆、臭氣熏天,對城市環境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影響汛期行洪。於是我區於2020年6月開工進行治理,並於當年底完工,涪江自然公園建成後成為了我區城區防洪護岸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抵禦50年一遇的洪水,公園共建岸線近兩公裏,巡視步道3公裏,綠化226畝,真正形成了防洪護岸、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涪江自然公園是我區實行河長製以來,實行河道治理的一個縮影。潼南隸屬嘉陵江水係,水資源豐富,涪江、瓊江貫穿全境,是四川進入重慶的第一站,擁有大小河流136條,水庫75座,其中包括涪江、瓊江在內跨省市河流13條,兩江沿線常住人口達到800萬以上,保護兩江碧水、四岸青山,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是潼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全麵推行河長製以來,我區慎終如始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充分發揮河長製牽頭抓總、組織協調、督促落實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全區現有河長19名,鎮村級河長532名,開展河長巡河台賬和APP記錄核實抽查,定期通報巡河情況。今年來,區級河長巡河72次,帶動區鎮村三級河長累計巡河3.2萬餘人次,巡河裏程5萬餘公裏,巡河完成率達134%以上。 推進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毗鄰區縣攜手做好“水文章” 2019年以來,潼南區針對汙水“三排”(偷排、直排、亂排),河流“三亂”(汙水亂排、岸線亂占、河道亂建),汙水“三率”(收集率、處理率、處理達標率)問題,先後通過發布總河長令開展河庫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台賬,逐一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出動4520人次,開展2輪問題排查行動,發現突出問題43個,整改36個。不斷完善汙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實施涪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新建和改造雨汙管網97.6公裏,完成涪江、瓊江流域15座鎮級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建9座村級汙水處理廠,生活汙水全部達到排放標準。 我區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推進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先後與遂寧市、資陽市、銅梁區等簽訂《河長製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遂潼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協議》等,從戰略層麵建立流聯席會商、信息交流、協同治理等工作機製。開展相鄰市、區、鎮、村多層麵聯合巡河查河,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換水質信息,推動聯合應急處置,開展聯合打擊非法開采、侵占河道、汙水偷排偷放、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專項行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製不斷健全,涪江(潼南段)水質穩定為Ⅱ類,瓊江(潼南段)水質穩定為III類。2021年5月,涪江(潼南城區段)被評為重慶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1年6月,瓊江(潼南段)被確立為重慶市示範河流首批試點建設對象。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市1、2、3總河長令,持續深入推進汙水三排、河流三亂問題整治,加快推進瓊江示範河流建設。全麵深化督查、考核宣傳、培訓、示範、引領,推動河長製有名有責到有能、有效。”區河長辦副主任李超告訴記者。 河長製其核心主要是在於落實,聯防聯控關鍵在於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水合力。上下遊建立聯防聯控機製僅是開端,機製發揮實效才是其真正意義所在。接下來,潼南區各級各部門站在治水第一線,上下遊協同作戰,聯合相鄰區域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聯合執法、聯合整治、聯合保潔等,不斷地完善體製機製,將跨界河流聯防聯控付諸行動、見諸實效,攜手相鄰區域做好“水文章”。(全媒體記者 張峻豪 羅昌澤)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