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和缺血性心髒病,是造成我國居民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要病因,占我國單病種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由於其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患病率、高醫療風險、醫療負擔大等特點,心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所以,預防和早期識別疾病的發生非常重要。 如何才能識別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先兆”,及時就醫,避免危及生命?今天,我們邀請到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內科主任晉軍教授為大家解讀一二。 >>專家簡介
晉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內科主任、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重慶市首批醫學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美國心髒病學會專家會員(FACC)、亞洲心髒病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大血管學組副組長、重慶市醫學會內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委。 警惕!這些信號是心腦血管在報警 部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發病前會出現一些早期信號,如能盡早識別,積極治療,可極大降低致死致殘風險。 晉軍教授提示:比如頭暈反複出現;肢體麻木;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鍾或幾十秒鍾後恢複正常;原因不明的跌跤;突然短時間吐字不清,甚至說不出話來;連續打哈欠而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精神狀態改變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態,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甚至出現短暫智力衰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腦卒中的前兆。 而也有50%-81.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數日可出現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促、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心絞痛發作較以往頻繁、程度較劇烈、持續較久、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有這些症狀,也一定要及時就診,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處置,甚至留院觀察。 措施!出現“先兆”症狀應該這麼做 急救:如果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病,越早采取相關急救措施,患者預後情況越佳。所以一旦發病,及時到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評估和治療非常重要。 生活方式幹預:生活方式幹預是改善心血管病預後的基本方法。如戒煙、減輕體質量、適度運動等有利於心血管病的防治。 1、控製體質量。降低體質量指數,減少久坐生活方式,一般人群BMI應<25kg/m2,BMI≥28kg/m2是風險評估的主要指標,通過限製熱量攝入、增加身體活動等方式減輕並維持體質量可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2、戒煙。吸煙和二手煙暴露均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風險,是心血管病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吸煙量越大、時間越長,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越高。 3、控製血壓。對於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應及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並對並存的危險因素和合並的臨床疾病進行綜合治療。 4、血脂異常的幹預。多數血脂異常患者無任何症狀和異常體征,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胰腺炎等嚴重疾病的時候才在血液生化檢查時發現,所以重視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相關指標,出現不達標時及早進行降脂治療很有必要。 5、糖尿病的控製。早期嚴格血糖控製與長期隨訪中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心肌梗死和死亡的發生風險下降相關。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進行嚴格血糖控製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的發生。對新診斷、年輕、無並發症或合並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及早采用嚴格的血糖控製以降低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風險。 (文/吳瑞雪 通訊員/周楊 圖/視覺中國) 【采編 鄭強】原標題:健康中國巴渝行10 ▏頭暈、嗜睡、心絞痛......小心是心腦血管疾病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