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柚喜獲豐收。 
黃堡村支部書記周長生(右)和村幹部一起交流黨建工作。 90年代的小渡鎮黃堡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小車村”,靠著蠶絲生意“富甲一方”,隨著產業的轉型,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離家打工,村子漸漸變為一個“空殼村”。俗話說“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農村基層黨支部是黨組織的“末梢神經”,承擔著治理基層,帶動發展的重大責任。 近年來,黃堡村黨支部以黨建促發展,大力提升村級班子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夯基礎、促提升,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築牢堡壘堅定抓好黨建工作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係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有效貫徹落實。為此,黃堡村村黨支部狠抓黨建工作,進一步增強黨支部作用,不斷樹立共產黨員新形象。 “我們村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黃堡村支部書記周長生表示,為了提高黨員幹部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我們結合全年工作任務部署,按月製定黨員教育和理論學習計劃,帶動全體黨員幹部自覺認真學習貫徹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 日常工作中,黃堡村各黨員幹部以身作則,樹立先鋒模範,力求率先垂範,發揮著一個農村基層黨組織應有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建工作中,他們積極主動貫徹上級工作部署,圍繞中心工作製定路線圖,始終把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作為一項根本任務來抓,任務再重,工作再忙,也從未動搖。對於流動黨員,村上采取微信群推送的方式,將黨的新理論、新知識,以及本地的相關動態進行傳達,通過各類學習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為民服務意識,黨員幹部的思想也進一步得到提高。 村上遇到事情都會征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 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對於村內的重大事項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村上推行村級事務議事製度,避免幹群之間民主溝通不直接不主動,通過集體決策表決,引導參與村級事務的管理、實施和監督,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壯大產業拓寬經濟發展之路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站在一邊看,不如帶著群眾幹。為搞好村集體經濟項目,周長生多次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和種養植能手,到外麵參觀學習,開眼界、長見識、學技術;精心培育有闖勁、能幹事、會幹事的致富能人,注重典型示範帶動。 采訪當天,記者跟隨村幹部來到黃堡村的柚子園裏,看到一株株果樹整齊排列,金黃色的果實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誘人,到處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據介紹,今年是基地負責人張小雲種植柚子的第三個年頭,柚子園今年又獲豐收,產量比去年高。此時,村幹部和村民們一道,忙著采摘、分揀、搬運蜜柚。 “村幹部會定期讓專家來教授種植技術,讓我們越種越好,你看今年的柚子相比往年品質更好,果皮成色金黃,果形勻稱端正,果肉帶有清甜的蜜味。”張小雲雙手托著沉甸甸的柚子樂嗬嗬地向我們介紹,“如今柚子基地有20多畝,產量每棵樹有一兩百斤,價格在七八塊錢一個,除了本地收購商外,還有不少遊客前來果園采摘品嚐,村幹部也會想方設法幫助我們拓寬銷路,靠著產業種植讓我們家的生活越過越好。” 如今,黃堡村已發展檸檬、養魚等產業,集體經濟經果林30畝基地也已經初成規模,正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入股,目前經濟果林長勢良好,有望在兩年後掛果上市。做一方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優質豐富的產業發展,讓村民駛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為村集體發展攢足了後勁,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一路通,百業興,為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村上積極向上級和社會爭取建設資金,不斷完善全村道路硬化、綠化工程,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時,也拓寬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大道。據統黃堡村累計爭取各類資金近2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黃堡村一改落後閉塞的舊農村狀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個幹淨整潔、有序美麗、宜居宜業的新農村正逐步形成,一副美麗新農村的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傾聽群眾的期盼訴求,才能更精準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這是周長生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日常的生活中,黃堡村的黨員幹部深切關注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找到自身定位,從根本上解決存在問題。 村幹部堅持對全村進行入戶走訪,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立即解決銷號,整改危房4戶、水井6口,惠及54戶村民。已完成改廁24戶,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安排了專門人員進行垃圾清運,對全村的院落進行垃圾清除,美化人居環境,讓村民意識得到了轉變。對待村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村黨支部深入村民家中排憂解難、消除矛盾,營造了鄰裏幫扶、親如一家的良好氛圍。 正是因為支部心係群眾,時時刻刻想著如何解百姓之憂,才能真真正正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現在的黃堡村村幹團結,有勁往一處使,經濟和各項事業都得到了發展,各項評比在全鎮範圍內名列前茅,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全媒體記者 印茜)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