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小哥送貨物進村。 
村民到便民服務站取包裹。 
快遞員對入庫包裹進行掃描登記。 “以前拿快遞都要到鎮上去,現在快遞都進村了,從網上買東西,直接到村裏的便民服務站就能取,不用再騎車跑到鎮上拿了,好方便嘛!”近日,家住上和鎮石鏡村的村民吳紅霞,從家裏步行2分鍾就來到了村裏的郵政便民服務站,來取前兩天給孩子在網上購買的學習用品。 “過去快遞不進村,我們隻能到鎮上去取件,來回要一個多小時,太惱火了。”談起以前的取快遞經曆,吳紅霞眉頭緊鎖。 相比於城鎮,農村居民住所分散,人口密度低,偏遠山區更是交通不便。這些導致運輸包裹時間長、成本高。服務進不來,村民過去寄取快遞隻能跑到鎮上的站點,費時費力。 自從快遞進了村,吳紅霞的網購熱情一下子高了。“你看我這一身,全都是網上買的,家裏的東西也是。”吳紅霞說,從小日化到大家電,從國產品牌到進口產品,快遞進村讓消費品進得來,鄉親們的生活品質都提高了。 據了解,為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區商務委通過打造多站合一的基礎設施體係,引導多方合作,鼓勵郵政快遞企業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合作,建設綜合服務平台。在村鎮快遞網點選址方麵,通過開展“快遞+供銷社”“快遞+小超市”“快遞+小店”等運行模式,逐步實現了全域內寄遞服務網絡的建立完善。 截止目前,除城區三個街道以外的20個鎮共設置快遞網點51個,所有鎮均設有快遞網點,郵政、順豐、德邦為主的快遞公司以直投到村,實現快遞進村服務覆蓋率100%。如今寄取快遞不用再跑遠路,也不必麻煩別人代寄代收,給鄉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快遞服務網絡的下沉,支撐信息流、金融流、商品流在農村‘三流合一’,極大地釋放了農村的消費潛力。”區商務委市場流通科負責人彭勇表示,為更好滿足農村生產生活和消費需求,下一步將開展農村寄遞物流體係建設,以“郵快合作”“快商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等多種模式,在農村設置寄遞服務點,提升本地寄遞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形成長效發展機製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全媒體記者 徐明鳴)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