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形鎮機收水稻。 全媒體記者李靜攝 
掃二維碼看更多精彩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趙晨城)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節。“轟隆隆隆……”在潼南區龍形鎮經堂村的稻田裏,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兩台收割機在金色的稻田裏來回穿梭,一顆顆粒粒飽滿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機中,切碎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攪碎排出,大粒飽滿的稻穀盡收囊中。 種植大戶周南高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也沒閑著,趁著天晴,將收割回來的稻穀在院子裏晾曬起來,田間地頭呈現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我種植有500餘畝水稻,平均產量1100斤左右。收割機開到田間地裏,一個星期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收割加上脫粒一氣嗬成,既省心又省時省力,價格也很劃算。”周南高樂嗬嗬地說,近幾年機收水稻很受農戶歡迎,隻要到了豐收的季節,區農業農村委都會主動幫忙協調機器,實施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並組織農技員下村指導機收作業,幫助農戶減勞力、省費用,保證農戶的水稻顆粒歸倉。 “今年的豐收不太一樣,一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一邊又是收割水稻的關鍵時刻,兩者都要做實做細。既要保證村民的水稻能按時收割,又要確保疫情防控不放鬆。”區農業農村委農機推廣站副站長鄧洪說,外省市聯合收割機已在我區部分鎮街開展機收工作,我區按照防疫相關規定,做實做細防疫管理工作,包括是否報備、是否接種疫苗、是否核酸檢測等,並采取相應防疫措施。 據了解,我區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耕作,積極搭建農業機械化發展平台,切實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先進的新型農機已用於育秧、翻耕起壟、拋插秧苗、病蟲害防治等過程,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據統計,今年我區水稻種植麵積39萬餘畝,目前都已進入收割期,預計9月初完成收割。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