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招聘現場。 ■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996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7.45% ■通過線上加線下舉辦專項招聘會、直播帶崗、辦好職業技能培訓等形式,開展網上就業、“碼”上就業活動26場,帶動2456名勞動者成功就業,1820名勞動者就近就業 ■全區發放“留崗紅包”34.08萬元,穩定就業426人 ■紮實開展崗前培訓、“以師帶徒”和緊缺型工種培訓7758人次,其中通過鑒定考核4944人次,落實培訓補貼721.23萬元 ■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27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2% ■持續為企業紓困減負,為全區123家困難企業、小微企業減免社保費7244.54萬元,為1900餘家企事業單位減免失業保險費1089餘萬元,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890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今年以來,我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強化“穩就業”“保就業”舉措,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增添信心。 今年以來,我區以“穩就業”為主基調,將促進就近就業、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帶動就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等關鍵舉措作為“穩就業”重要抓手,織密織牢民生底線。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996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7.45%,以實幹成績詮釋了“就業是最大民生”的理念,開創了具有“潼南特色”的就業創業工作新格局。
春風送暖助就業穩崗留工暖人心 6月24日,入職樸真農業從事農產品食品檢驗員工作的閆華玲,正有條不紊地完成手頭的工作。“感謝區人力社保局今年舉辦的‘民營企業招聘周’專場招聘會,讓我能在家附近就找到這份工作,今後節假日也有時間陪伴家人了。”以前在浙江務工的她,這次回鄉看到現在潼南的民營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當即就決定留在家鄉發展,工作家庭兩不誤。 為穩固好就業“基本盤”,區人力社保局通過線上加線下舉辦專項招聘會、直播帶崗、辦好職業技能培訓等形式,開展網上就業、“碼”上就業活動26場,帶動2456名勞動者成功就業。通過直播方式為潼南企業和崗位“代言”,帶動1820名勞動者就近就業。將“崗位、創業、服務、技能”送到求職者手中,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搭建招聘求職的雙向平台,升級就業服務,解決群眾就業“大事”。在穩崗留工方麵,積極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將市外戶籍員工穩在當地、留潼過年;升級優化留潼過年政策,在全市每人300元的基礎上調高至800元,全區共發放“留崗紅包”34.08萬元,穩定就業426人。 強化培訓抓技能拓寬渠道促就業 “今年你培訓了嗎?”自2020年以工代訓政策實施以來,這句話成了技術型工人聊天最熱的話題。 據悉,以工代訓,是通過對就業人員在工作崗位上以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技能培訓,不僅可以讓就業困難人員在技能培訓時就實現就業,同時也讓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更能適合企業崗位需求。 區人力社保局緊跟企業用工需求,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強化措施打造技能人才“全培養鏈”,建立“企業下訂單、學校列菜單、政府來買單”培訓體係,舉辦家政、育嬰、餐飲、無人機操作等特色技能培訓,開展崗前培訓、“以師帶徒”和緊缺型工種培訓7758人次,其中通過鑒定考核4944人次,落實培訓補貼721.23萬元;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招聘工作,利用本地網站、潼南區就業和人才中心微信公眾號、就業網等線上平台,收集全區勞動力信息2.2萬人次,收集78家企業用工需求4583個;結合就業創業意願“私人訂製”精準幫扶措施,為有就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至少3個適合崗位信息,多措並舉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解難紓困保主體聞令而動助返崗 “有了這筆錢,店裏的整體運營、房租、水電、進貨問題都解決了,十分感謝黨和政府有這麼好的政策。”愛尚花店負責人謝藝說,申請到這筆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解決了門店在資金周轉方麵遇到的難題,讓她得以重拾信心繼續經營下去。 針對不少創業者和小微企業麵臨的困境,區人力社保局主動把脈梳理其發展需求、生產經營現狀,切實為企業找症結、出點子、解難題,推進企業服務“再擴麵”。加大對創業擔保貸款的支持,主動作為、優化流程,切實解決創業者資金難的問題,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27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2%;持續為企業紓困減負,為全區123家困難企業、小微企業減免社保費7244.54萬元,為1900餘家企事業單位減免失業保險費1089餘萬元,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890萬元,幫助用人單位穩定崗位1.5萬餘個,保障了企業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區人力社保局還全麵貫徹“六步工作法”,開展“進家門”“上車門”“進廠門”閉環式服務,組織目的地相近的農民工集中統一出行。累計協調班車307班次集中運輸出行1.23萬人次,3.53萬返鄉農民工第一時間應出盡出,有力保障了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全媒體記者 徐明鳴)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