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值得一提的是,網民增長的主體由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的趨勢明顯。銀發族觸網比例的提高,說明其正在積極擁抱新技術。對此,既要看到老年人進入網絡生活的積極影響,也不要忽視網癮和數字鴻溝同在的問題,以幫助銀發族克服觸網後“成長的煩惱”。 隨著網絡技術的迭代,以微信為代表的網絡聊天工具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選擇。除了傳統的文字聊天之外,語音、視頻聊天降低了交流的門檻,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微信群聊的功能促進了親朋好友之間的交流。有時候群裏的一句簡單問候往往會激發更多互動。通過線上互動交流,老年人能夠獲得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等社會支持。這些不同類別的社會支持能夠幫助老年人抵禦孤獨,起到情感撫慰的作用。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少數老年人沉迷網絡甚至形成網癮的互聯網使用行為。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沉迷於刷短視頻、簽到領貓糧、領紅包等。更為極端的是,為了完成特定數量好友助力任務,一些老年人不斷給身邊親朋好友發送助力任務的鏈接,導致身邊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響。任何的沉迷都會帶來消極影響。沉迷網絡導致一些老年人的作息時間發生了改變,過去早睡早起的習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淩晨還在玩手機的生活方式。沉迷於網絡以及不合理的作息時間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網民比例增加不代表老年人已經跨越數字鴻溝。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數字鴻溝的內涵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數字鴻溝關注人們獲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機會差異,即“接入溝”。新一代數字鴻溝主要是指人們在有效使用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上的差異,也被稱為“使用溝”。老年網民的比例提升意味著無法訪問互聯網或相關設備的情況正在減少。但是,互聯網使用技能差異導致的數字鴻溝,仍然有待彌合。例如,有不少老年人每天花大量時間上網聊天、瀏覽短視頻、簽到領紅包,但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機掃碼進入公共場所,也不會通過小程序購買火車票。類似的案例屢見不鮮。 麵對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現狀,應建構起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組織實施的媒介素養教育模式,引導老年人合理上網。當前,社區已經成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環,具備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的基礎。社區可嚐試將麵向老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服務工作中。通過組織社區交流活動,工作人員能夠了解老年人的媒介素養需求,從而有的放矢地組織相關教育活動。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招募那些在社區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老年居民參加媒介素養教育,並通過發揮他們的人際影響力帶動身邊人一起學習,促進媒介素養教育的擴散。 在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當下,社區還可以通過開展線上教育,引導老年人合理使用互聯網。考慮到單個社區人員有限,可由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微信公眾號並提供媒介素養教育相關內容。社區將學習材料轉發到本社區微信群以便社區居民學習。此外,社區還可以鼓勵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學習媒介素養的文字、圖片與視頻並在微信群中呈現,以形成集體學習的風尚。而政府部門聯合社會力量為老年人休閑娛樂創造條件也是幫助老年人合理使用互聯網的重要舉措。業餘生活的缺乏是導致老年人沉迷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為老年人提供娛樂休閑的場所,組織豐富的社區活動,為老年人學習、娛樂、交友創造條件,讓他們願意放下手機,參與社區活動。 (作者:劉雙慶,係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新聞研究所副所長) 【采編 鄭強】原標題:關注銀發族觸網後“成長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