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門收購土雞。 
土雞土鴨蛋很暢銷。 
查看網上訂單。 春日的塘壩鎮封壩村,桃李爭豔,滿目蒼翠。 一條即將完工的旅遊道路,直達馬鞍山森林公園,讓沿線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加充滿信心。 在山腳下的村便民服務中心旁,醒目的“封壩農家”四個字格外醒目。 可千萬別小看這個農村電商點,上線運營後雖然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電商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線上線下齊發力,銷售收入不降反升。截至今年2月底,服務點靠銷售紅薯、雞鴨鵝、檸檬、馬鞍山老臘肉等農產品,營業額突破140萬元,居全區同類電商點前列。 產品齊訂單多 忙並快樂著 早上,由於村裏森林植被豐富,村莊裏還彌漫著霧氣。 剛剛30歲出頭的鄭冰,起得很早。自從與電商結緣後,他長期保持著早起的習慣。 作為“封壩農家”農村電商服務點負責人,每天第一要緊的事,肯定是查看訂單情況,抓緊備貨、發貨,與客戶溝通交流,聽取意見或建議。 駕駛小車到達電商服務點,鄭冰熟練地打開電腦,登陸重慶電商扶貧館,查看當天的訂單情況。 貨架上,特色農產品琳琅滿目,包裝也各有特色。水田裏種的稻穀、遊的魚蝦,樹上的柑橘、樹下跑的土雞,圈裏喂的土豬、地裏挖出來的紅薯,昔日農家餐桌上的東西,通過電商這個銷售平台,登上了很多城裏人的餐桌。 “這幾天訂單還挺多嘛,忙不忙得過來喲?”封壩村扶貧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尹波來到身邊,打趣地問道。 “沒得問題,沒得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鄭冰趕緊遞來凳子,請尹書記坐下。 “今天又有幾個‘回頭客’訂了土雞,待會兒就要去收雞,下午必須抓緊時間宰殺、打包,第一時間發過去。”鄭冰說,待會兒叫上龔爽,一起去農民家裏。 龔爽是鄭冰的愛人,以前她在外打工,在鎮上賣電腦,到現在回村裏做電商,都一直堅定支持丈夫的選擇。 抓雞殺雞,清理內髒,龔爽都是行家裏手。要論手腳麻利,村裏她居第二,就沒人敢說是第一。 經過一番電話了解,今天準備去脫貧戶蘭大哥家抓雞。由於一早在地裏種莊稼,要晚點才回家。 “那我得利用這個時間,把另外的訂單處理了。”龔爽帶著小兒子,按照客戶的需求,將花生、臘肉等產品裝入“家的味道”特色禮包中,等待下午快遞員來取。 “為了將老百姓的農產品銷出去,賣個好價錢,我們隨叫隨到,雖然忙個不停,但勞動的過程很快樂。”鄭冰如是說。 質量高效益佳 雖累但值得 “蘭大哥,不好意思哈,大上午的就把你喊回來了。”來到蘭永生家裏,大家站在堂屋,拉起了家常。 蘭永生家裏4口人,兩個娃娃都在上學,愛人尹小賢眼睛不大好,家裏條件一般。為了補貼家用,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喂起了雞鴨等畜禽。 “我房前的地裏種有果樹,林下養雞有這個條件。”蘭永生介紹,大孩子在重慶郵電大學讀研究生,小兒子在潼南中學讀高一,成績都挺好。他常年在外務工,愛人在家務農照顧老小,都很辛苦。聽說村裏電商搞得紅火,對“土貨”需求量大,於是也養起了雞鴨。 來到地裏,頗費了好一番周折。最終在稻穀的誘惑下,蘭大哥才逮到了兩隻雞。 這批雞是去年喂的,現在平均有五六斤了。雖然活動量大,但由於不是自己孵化的小雞崽,品質還不是最好的那個等次,市場價為每斤20元。鄭冰稱,最好的那一種雞,必須是純土雞,兩年以上喂養時間,單價在30元左右。 這段時間,一些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影響了農戶養雞。尹小賢介紹,以前玉米是130元一包,現在漲到了170元一包,養殖成本提高了,給養雞也帶來了困難。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封壩村的土雞質量較好,回頭客多,銷路一點也不愁。農戶負責養,電商負責賣。足不出戶,上門收購,價格合理,大家也就自發擴大了養殖規模。 村裏的低保戶尹明福,最先與“封壩農家”電商合作,將家裏的土鵝、豆粉、大米等農產品全部交給鄭冰在網上售賣,一年就賣了近3000元。像尹明福一樣嚐到甜頭的農戶,村裏還有很多,有的一年收入近萬元。 如今,農民家裏的“土疙瘩”,都成了城裏人的“金寶貝”。 地裏種的芋頭、紅薯、綠豆,圈裏養的土豬、山羊、雞鴨,樹上結的柑橘、檸檬、柚子,都成了“搶手貨”,啥子都可以賣錢,還不用上街,一個電話就來上門收購,現款現貨,從無賒欠。 “以前沒有電商平台,趕場賣東西很難,既不好賣,價格還低,現在與電商平台合作,隻要一個電話,家裏的農產品就賣出去了,根本不愁銷。”村民尹小賢說。 農產品成網上“搶手貨”,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他們說,趕場不如“趕電商”,足不出戶“能掙錢”。 “隻要不懶,勤勞肯幹,願意出力,日子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蘭永生說。 塘壩鎮黨委、政府緊貼“三農”工作實際,將發展農村電商作為促農增收的重要手段,從資金、項目、培訓等方麵加大支持力度,用“真金白銀”招引有誌青年回鄉創業,目前已有近50名大學文化的致富能手回鄉,帶動鄉親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我們塘壩鎮條件較好,每個村都有特色產業項目。除傳統銷售渠道外,打通線上平台,是當前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塘壩鎮黨委書記謝子清稱,他們還將繼續努力,通過示範引領、培訓互助等形式,建立持續穩定的銷售網絡,真正將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走向世界。(全媒體記者 陳靖)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