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五桂鎮地處潼南與大足交界處,曾經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一直製約著鎮域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G246和潼榮高速的相繼開通,五桂的區位優勢明顯改變,五桂鎮黨委、政府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持續走農旅融合道路,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適宜當地的農旅產業,引導群眾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走進五桂鎮,雖然已是寒冬時節,但楠木園滿山遍野的金絲楠木依然鬱鬱蔥蔥、傲然挺立。家家戶戶嶄新的住房,嫋嫋炊煙,仿佛在講述著鄉村脫貧的故事。曾經坑坑窪窪的道路被平整、寬闊的柏油路代替,以金絲楠木園為依托打造的旅遊環線成為五桂群眾通向致富的康莊大道,一個個寧靜的小山村奏響了鄉村振興新樂章。 農旅融合打開致富門 金絲楠木、柑橘是五桂鎮高碑村特有的優勢資源,但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優良的資源並沒有成為貧困群眾致富的幫手。 區統計局駐高碑村第一書記李家偉介紹,由於高碑村地處高山地帶,交通不便,全村沒有任何產業。在與村支兩委共同商議後,大家認為,要徹底摘掉貧困村的帽子,首先要從解決空殼村入手,走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有助於解決空殼村的問題。”李家偉告訴記者,村上把柑橘基地打造成采摘基地,結合金絲楠木生態園連片發展,形成一條采摘觀光的旅遊線路。同時,鼓勵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度假村等配套設施,讓他們就近吃上旅遊飯,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引導他們走上致富路。 記者跟著李家偉來到高碑村柑橘基地,隻見工人們正忙著在地裏除草。據李家偉介紹,為了增加貧困戶收入,村裏專門請貧困戶在基地務工。“我在基地務工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以緩解我們一家的生活壓力。”高碑村貧困戶萬霞英告訴記者。 據了解,高碑村目前種有柑橘90多畝,預計在後年大全麵進入盛果期,屆時將為村裏增收20萬元,全麵解決高碑村空殼村問題。同時,村上還將擴大100畝的種植規模,並結合金絲楠木園在鄉村旅遊方麵大做文章。 今年8月,隨著五桂鎮到金絲楠木生態園的旅遊道路正式開通,雖然是盤山公路,但是寬敞的瀝青路麵對提升景區品質、改善旅遊業態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金絲楠木生態園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前來景區遊玩的遊客明顯增多,也為當地鄉村旅遊帶來了商機。 產業扶貧鋪就小康路 李世明以前是五桂鎮東南村的貧困戶之一,一家人居住在高山上,發展產業十分困難。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決定幫他發展經果林和黃精種植,並幫助他解決銷路問題。 在李世明的經果林,他正忙著給果樹修枝,基地中的枇杷樹、柑橘樹等長勢良好。五桂鎮的農技人員也在基地裏,幫助他解決農業技術和田間管理方麵的問題。 “我現在種了五星枇杷、無核桔、黃精各20畝,並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發展了林下養雞。”李世明樂嗬嗬地說,“現在我在政府的幫助下修建起了小樓房,五星枇杷和黃精根本不愁銷路。同時我和女兒還在村裏的公益性崗位上班,一個月有3500元。現在一年算下來總共有10萬元的收入。” 除了幫助個體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五桂鎮黨委、政府還積極想辦法、添措施,引進農業企業,大力發展花椒種植產業,綠油油的花椒遍布山坡,現在花椒已經成為了五桂鎮的重要產業,不少貧困戶也流轉了土地,在基地打工。 “我現在花椒銷路不愁,接下來我準備做花椒深加工,生產花椒油、花椒麵等,提高花椒經濟效益,同時擴大花椒種植規模,吸引更多的貧困戶來打工。”重慶予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太華告訴記者。 據了解,近年來,五桂鎮狠抓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建成倒獅社區、東南村、高碑村花椒基地5000畝,預計產值近300萬元。發展倒獅社區、東南村彩葉桂基地800畝,又在長嶺社區規劃建成200畝特色農業產業園,現已有葡萄、草莓、食用菌、西瓜等水果和各類蔬品種入園。各村發展林下養雞、養羊、養魚,多種產業共同發展,促進鎮域經濟健康發展。 基礎改善發展後勁足 五桂鎮東南村豬石橋是村裏出行和運輸農產品的重要交通要道。2003年豬石橋建成投入使用,由於年久失修,橋麵已經出現了較大的破損,車輛經過橋麵時隻能緩慢通過,而且橋麵沒有欄杆,村民和孩子們出行、上學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駐村工作隊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即籌措資金,對橋麵進行修補,在橋上安裝護欄,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村民出行安全。目前,豬石橋的維修加固工作已經全麵結束,一座嶄新的豬石橋呈現在村民麵前。 “現在橋修好了,護欄也裝上了,不管是人走在橋上,還是車輛行駛在橋麵都非常安全。”東南村小龍蝦養殖戶陳廷烈告訴記者,隨著交通條件的改變,更多的經銷商來到村裏收購農產品,養殖的小龍蝦根本就不愁賣不出去。 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也是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五桂鎮常年缺水,是我區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針對這一情況,五桂鎮黨委、政府積極想辦法,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全麵解決了全鎮飲水困難問題。 “說起以前用水,那真是滿滿的心酸,由於缺水,我們經常要到幾裏外的井裏去挑水,來回要一個小時。晴天就是一身汗、雨天就是一身泥。而且挑回來的水隻能夠生活用水,要想每天都洗澡那真是十分奢侈。現在好了,一擰水龍頭,嘩嘩的自來水就來了,煮飯、洗澡都十分方便,而且水質也很好。“五桂鎮倒獅社區居民張躍學興奮的告訴記者,整個社區都用上了幹淨的自來水。 記者了解到,目前倒獅社區60多戶缺水的群眾都已經安裝了集中供水設施,而且村民們自掏腰包請公司集中管理供水設施,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村民們挑水吃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複返。 五桂鎮黨委書記邱豪介紹,倒獅社區、東南村通過建設3處小集中供水工程,解決了15戶27人建卡貧困戶飲水問題。從去年開始,老鴉山水庫投入使用,解決了場鎮居民水量少、水源差的問題。截止目前,全鎮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全麵得到保障。 “基礎設施建好了,脫貧攻堅工作更好開展了。”邱豪表示,下一步,將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調動集體投入和社會投入,加快實施土地流轉、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財政資金股權化改革、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農村“三變”改革等進度,並著力整合各方麵資源,集中主要力量解決產業發展滯後和與貧困戶利益聯結不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貧困戶致富不返貧,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全媒體記者 張峻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