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城區。攝/楊毅 
正在建設的合潼安高速雙江樞紐互通。攝/李揚 核心提示: 川渝合作第一批示範項目——涪江幹流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按下“快進鍵”;率先舉辦高端論壇彙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智慧,圍繞規劃協同、基礎共建、產業共興等率先示範推動潼遂一體化發展;開通川渝首條跨省城際公交,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開展係列合作,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 今年以來,隨著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潼南區積極搶抓機遇,切實把中央、市委決策部署轉化為潼南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堅持聯動重慶成都“兩城”,深化與遂寧、資陽、廣安、銅梁、合川等周邊市區交流合作,在完善工作機製、頂層規劃設計、橫向縱向對接、推進合作項目等方麵率先探索實踐,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順利破題起勢,多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率先探索實踐推動潼遂合作先行先試 潼南地處成渝腹心,是成渝兩地合作發展的門戶和橋頭堡。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渝地區一體化發展全麵提速,如何加快與四川毗鄰地區的一體化發展步伐,成為必須優先解答的一道命題,潼南也由此肩負起了率先探索實踐的重任。 2020年3月10日,是潼南發展曆史上又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潼南區黨政代表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往四川遂寧考察調研,兩地共同簽訂了潼遂一體化發展“1+N”合作協議,率先邁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實質性一步。
“目前,雙方已完善了潼遂一體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潼南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潼遂兩地建立了共商合作機製,成立了潼遂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和8個專項工作組,召開兩次領導小組會議,細化“1+N”合作總協議,在規劃協同、基礎共建、產業共興等方麵累計簽署具體合作協議50餘個。為了加快協議的落實,潼遂兩地還共同研究製定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重點任務,列出59項具體任務共同推進實施。 同時,潼遂兩地搶抓“十四五”規劃窗口期,對接推進潼遂一體化發展全麵融入兩地“十四五”規劃。目前,《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已報送重慶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正等待批複。編製形成《遂潼一體化發展規劃》,並全麵啟動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生態規劃等專項規劃編製工作。
兩地共建的一係列重大發展平台也全麵落子布局。在潼遂毗鄰區域,正謀劃建設潼遂涪江創新產業園區,統籌布局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康養等優勢產業,打造高能級創新產業發展平台,引領帶動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 聚力項目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8月17日,隨著合安高速重慶段控製性工程涪江特大橋左幅最後一跨T梁完成安裝,標誌著合安高速潼南段實現全線貫通,為合安高速潼南段建成通車提供了重要保障。其建成後,將完善和優化川渝兩界高速公路網,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互聯互通和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合安高速潼南段高質量如期完成,折射出的是潼南聚力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決心和信心。
“要實現一體化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基礎,為此,我們聚力項目建設,不斷加快相關項目的建設和推進步伐。”潼南區交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潼南位於成渝腹地中心,具有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獨特交通區位。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加快腹地大通道建設,構建輻射型交通走廊,對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潼南與周邊區市一道加緊謀劃對接,共同推動成渝腹地大通道建設,加快構建全向輻射型的交通走廊。 鐵路方麵,正積極推進渝遂綿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璧潼線前期工作,著力依托渝遂鐵路開行公交化列車,推動城際鐵路和普通幹線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鐵融合”。目前,渝遂綿城際鐵路已納入重慶市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網。啟動《遂潼一體化發展交通專項規劃》,共同打造“112344”潼遂一體化立體交通網。與遂寧、銅梁簽訂《軌道交通銅潼遂段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項目納入《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公路方麵,加快推動渝遂高速擴能、南遂潼高速、合安高速潼南段、渝銅安高速建設,推動武勝至潼南至安居、璧山至潼南至簡陽高速選線研究,謀劃潼南至遂寧、合川、璧山等快速通道。渝遂高速擴容項目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潼遂快捷通道建設完成總工程量93%,正加緊推進雙江、米心兩座特大橋前期工作。 水運方麵,聯合上下遊推動航道升級改造,建設綜合性港口,加快推進潼南港前期工作,完善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目前輔助工程已基本完工,主體工程即將開工。涪江複航已納入《重慶市交通強國試點方案》。
航空方麵,正加快潼南通用機場建設,設計新增貨運功能,強化成渝中部物流樞紐支撐。 整合要素資源推動產業合作共興 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石,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征程中,潼南將產業發展作為一體化發展的核心,著力加強與周邊區域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打造川渝一體化發展重要產業走廊。 今年4月16日,潼遂兩地文旅資源聯合推介會在潼南區召開,兩地的宣傳部門、文旅部門齊聚一堂,共商區域文旅發展大計。推介會上,兩地為遊客帶來了潼遂一體化文旅政策大禮包,並約定依托兩地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共同製定發展規劃和政策,共同打造涪江流域文化品牌等。
“可以說,潼遂產業一體化發展已經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麵。”潼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工業方麵,潼南與遂寧共同啟動《遂潼工業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編製工作,將聯合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範園區,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特色消費品、環保表麵處理、綠色建築建材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潼南與遂寧搭建科研儀器、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實驗室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8個;與廣安建立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製,涵蓋博士後工作站5個、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合作平台50餘個,加強了各地間的產業協同創新力量,為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工業外,潼遂兩地將共同規劃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帶和川渝鄉村振興潼遂合作示範區,加強“潼南綠”與“遂寧鮮”等區域公用品牌深度合作。前段時間,雙方聯合參展巴蜀休閑產品博覽會,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16萬元。兩地還新改建蔬菜基地麵積13萬畝,共同建設涪江沿岸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 此外,潼南積極推進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加強與廣安、遂寧、自貢等地旅遊資源整合,重點打造“楊闇公-楊尚昆-曠繼勳紅色旅遊線路”“廣德寺-靈泉寺-大佛寺民宿文化旅遊線路”和“涪江風情遊精品線路”等,做大成渝周末及假日休閑旅遊市場。潼遂兩地實現景區門票互惠,已惠及兩地遊客1.2萬餘人次。
開啟深度融合推動公共服務互惠互利 得益於潼南骨科醫生到遂寧“三甲”醫院進修的成果,近日,潼南市民曹明芳在潼南區人民醫院進行了頸椎手術。而在一年前,要做這樣的手術,她必須到潼南區外的“三甲”醫院去。 在推動與周邊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潼南大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積極加強與周邊地區在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方麵合作,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一體化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我們與綿陽、廣安、遂寧、資陽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結成成渝中部地區教育聯盟。目前,潼遂教育一體化發展作為毗鄰地區教育協同發展試點,納入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潼南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潼南還與廣安深入開展校際間師生互派互訪、教育管理及教學交流、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等方麵合作,互派教師150餘名,開展交流活動23次。引進重慶電力高專落戶潼南,做好川渝兩地電力人才培訓,填補潼南區高等院校空白。 不僅是教育,衛生方麵的合作也碩果累累。潼南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與遂寧市中心醫院建立15個醫療專科聯盟,互派專家坐診、教學查房、學術及培訓講座35次,互派學科帶頭人幫助創建消化內科、眼耳鼻喉科、康複科等重點特色專科。與廣安等建立醫療機構醫學檢驗互認機製,避免老百姓就診重複檢查。
潼遂兩地還實現社保卡異地查詢及掛失、社保待遇領取資格異地認證,今年已辦理328人次。開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已與四川辦理3514人次、結算金額1564.48萬元。與遂寧、資陽、大足三地簽訂城市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深入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目前,潼南已發放成都市住房公積金貸款356.2萬元。 潼南還推動各方聯合,率先成立川渝毗鄰地區公安政務服務蓬南分中心,圈層式輻射毗鄰縣區。與遂寧、雅安等共同推進跨省跨區案件處置,保障老百姓利益最大化。與遂寧、資陽、銅梁等加強戰略合作,建立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機製,對跨界流域沿線主要汙染企業交叉檢查,開展聯合巡河、監測、執法等30餘次。 最近,潼南崇龕鎮就與遂寧雲豐鄉、姚市鎮、三家鎮等進行了瓊江跨界河流聯合巡查,對崇龕鎮內的汙水處理廠等進行檢查,“通過這種方式,倒逼了各地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讓群眾擁有更多藍天碧水。”潼南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 【采編 鄭強】原標題:潼南:超前謀劃推動 率先探索實踐 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破題起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