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脫貧戶的生活狀況。 
脫貧戶家庭養殖紅紅火火。 “出行兩腳泥、靠天吃口飯、村中無產業、無事生是非”,這是過去玉溪鎮書房社區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和社區兩委聚焦脫貧攻堅中心任務,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標準,從“立足實際理思路”“依托項目促脫貧”“找準路子助脫貧”“誌智雙扶築脫貧”“以身作則保脫貧”五個方麵著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等方式,帶領貧困群眾牽住“牛鼻子”,挖斷“窮根子”,讓72戶247名建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蝶變”之路。 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書房社區地勢偏僻,村裏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以前,社區百姓的收入全靠種植水稻、紅苕等傳統農業,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集體賬戶基本為零。 近年來,駐村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結合實際,決定發展經果林,成立村級經濟聯合社,並多方爭取項目資金90萬元,促成“2018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2020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落地。 “有了集體經濟,我這老婆子在家門口就能務工賺錢,日子也越來越好。”書房社區貧困戶卜秀瓊高興地對記者說。書房社區集體經濟日漸壯大,目前已形成300餘畝檸檬及吳茱萸中藥材產業基地,70餘畝泥鰍養殖基地,40餘畝淡水養魚基地,就近吸納務工人員60多人。這些產業培養出致富帶頭人4人,帶動全村36戶共計132名貧困戶增收。 李鳳均作為致富帶頭人之一,從曾經的“貧困戶”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這幾年,李鳳均發展起淡水養魚產業後,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收入逐年增長,不但自己脫了貧,還成功帶動本社6名貧困戶脫了貧。“成功創業帶來的喜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說這話的時候,李風均臉上寫滿了幸福和自信。 如今,書房社區“2018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及土地整治110畝,種植蔬菜20餘畝,栽種果樹苗約2000株。“2020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也在有序推進。隨著集體經濟日漸壯大,一批致富帶頭人湧現出來,群眾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 基礎設施築牢致富根基 兩年前,書房社區的18戶貧困戶的房子都很破舊,“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4組貧困戶吉富裕,全家還擠在不足60方米的老房子裏。因屋頂長期漏雨,導致牆體傾斜,由於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摸排到這一情況後,駐村工作隊找鎮主管領導彙報具體情況後,及時啟動危房改造,今年完成了該戶的危房重建工作。入住新房後的吉富裕說:“感謝危房改造的好政策,住上了新房,生活環境改善了,一家人住得安心,更有幹勁。” 近年來,書房社區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幫扶單位爭取資金,幫助貧困戶改善住房條件。截至目前,異地搬遷1戶3人,補助資金30000元;CD級危房改造26戶82人,補助資金593000元。其中,2019年實施危房改造6戶14人,補助資金15.55萬元。現在全村18戶貧困戶得益於危房改造,全部搬進了新房子。 今年,換址新建的書房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也投入使用,規範設置了公共服務平台、辦公場所、黨員活動場所、服務群眾場所,陣地建設上了新台階。“現在的黨員活動室寬敞明亮,電教設備齊全,黨員活動也豐富,我們來參加‘固定黨日+’活動的積極性都高了。”書房社區老黨員黃大爺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書房社區硬化村級公路10公裏,修泥結石路、產業及入戶便道9.2公裏,整治山坪塘11口,修建文化娛樂活動中心2處,鋪設入戶天燃氣管線12000米,打水井116口,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難題。 “社區近幾年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持續擴大經果種植項目的規模,注重發掘和傳承傳統農耕文化。”書房社區第一書記郭永彥介紹,今後的工作重點將放在技術人員培訓、鄉村生態建設、鄉村文化建設、農村電商服務、基層組織建設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找準切入點,發展文化相關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全媒體記者 關羽 張峻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