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檸檬廣場。 
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火。 
農家小院風光無限。 
工作人員給群眾講解脫貧政策。 
種植戶正采摘檸檬。 
散養土雞成群結隊。
核心提示: 近年來,柏梓鎮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著力從住房、產業、就業等多方麵精準施策,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與扶誌、扶智相結合,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冬日的潼城細雨纏綿。近日,記者頂著微微細雨,前往柏梓萬畝檸檬基地,基地裏陣陣檸檬清香味道便撲鼻而來,綠色的檸檬樹枝繁葉茂,枝條上掛滿金黃色的檸檬,碩果累累。 柏梓鎮作為我區30萬畝檸檬的核心產區,全市唯一的檸檬特色小鎮,數萬畝檸檬不僅是其產業支柱,更是深入到了鄉村發展的方方麵麵,讓當地村民大步奔向小康路,過上了“甜”日子。 A種上“酸”果子過上“甜”日子 走進柏梓鎮羊堡村的崗宏檸檬種植基地,數十名農戶正在忙著摘檸檬,黃燦燦的檸檬堆滿了竹簍,煞是喜人。 基地負責人劉文春介紹,基地流轉了1100多畝土地,種植的是優良檸檬品種“尤力克”,基地長期聘請村民到基地務工,“少的時候10多人,多的時候有上百人。” “自從有了這個檸檬基地,我們的生活變化很大。”今年52歲的付璧是羊堡村村民,此前家裏的收入主要靠2畝多的水稻、玉米,日子過得很艱難。村裏開始打造檸檬基地後,付璧把土地流轉給了企業,開始在基地裏長期務工。 “每年有2000多元的土地流轉金,給檸檬套袋、采摘,每天可以掙200多元,這個時段持續大概兩個月,能掙1萬多。再加上平時打零工,一年的收入有2萬多元。”付璧笑著說。 “以前,檸檬幾乎都是零星種植,規模小,也賣不上好價錢。”柏梓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柏梓鎮結合自身資源和環境,將檸檬作為主推的特色產業,開始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進行檸檬規模化種植。同時,大力推廣檸檬種植險和受益險,降低了企業最關心的果苗成活率和價格波動風險,還通過展“統防統治”和“檸檬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太陽能殺蟲燈、粘蟲色板等生物物理防控方法,提升檸檬品質,逐漸讓柏梓的檸檬打響了名聲。 目前,僅柏梓鎮萬畝檸檬基地,就陸續引入彙達檸檬、金盆果業、崗宏果蔬、彬洪農業、益達檸檬等規模種植企業10家,年產量近2萬噸,年產值約2億元。在此基礎上,柏梓鎮在“潼柏、崇柏、太柏”沿線拓展建設了檸檬標準化種植基地,使全鎮檸檬種植麵積達到了4萬餘畝。 B 發展種養殖 增收有門路 “周書記來了呀,趕緊進屋坐。”記者隨區衛健委駐石梯村第一書記周宜來到村民藍培學家中時,他正在割草喂魚,見有人做客,他便趕忙過來招呼。 小洋樓、水泥壩、偌大的魚塘、整齊的蜂箱、成群結隊的土雞……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誰能想到,藍培學這個在4年前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的貧困戶,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藍培學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天有不測風雲,妻子不幸患癌去世。為了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債。勞動力的缺少,加上兩個兒子讀書的費用,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那段時間家裏實在困難,好在有黨委、政府及時救助,我的生活有所好轉。”言語之間,藍培學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當時,村上得知他家的情況後,便向鎮上如實反映,經過核實,他被納入了建卡貧困戶。 正好此時柏梓鎮針對貧困戶開放小額信貸政策,並且免費提供養殖、種植技術培訓。藍培學猶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開啟了養殖之路。 首批買來的50個雞崽,在藍培學的精心嗬護下順利長大,但隨之而來的銷售問題讓他傷透腦筋。作為養雞新人,鎮上的買家基本不認識藍培學,對雞的品質也表示懷疑,所以銷售過程中遇到很大困難,賣出的數量屈指可數,這讓藍培學感到十分沮喪。 “在走訪的時候,發現他養的雞銷路有問題,我們駐村工作隊通過多方努力和積極推薦,漸漸地幫他打開了銷路。”周宜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銷售,大家覺得他的雞品質很好,於是有了回頭客,銷路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現在,藍培學通過養雞,一年的毛收入能達到2萬多元,刨去成本,也能淨賺1萬多元。除此之外,他還開發了7畝稻田用來養魚,並建立了自己的養蜂場。通過養雞養魚養蜜蜂,全麵發展產業,藍培學成了石梯村勤勞致富的好榜樣,許多人向他學習養殖技術,尋求脫貧致富之道。 柏梓鎮像藍培學一樣通過發展產業脫貧的人很多,看到致富有望,更多貧困戶加入到學習技術的行列。柏梓鎮黨委、政府也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通過幫助申請扶貧項目,聘請專家到村指導等方式,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C一個金點子拔掉“窮根子” 柏梓鎮啞河村地處丘陵,離城鎮較遠。以前,當地老百姓全靠種植水稻、紅苕的等傳統農業養家糊口。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區政協駐啞河村扶貧工作隊的王川、李佩娟、羅毅一直奔走在啞河村的田間地頭,為啞河村的貧困戶辦實事、解難題。經過一次次入戶走訪,工作隊便找到了這個村貧窮落後的根子:沒有一個適合當地發展的致富產業。如何拔掉鄉親們的窮根,成了擺在隊員們麵前的難題。 一天晚上,隊員羅毅不經意間在央視經濟頻道看到一個種藕致富的節目,眼睛突然一亮:何不借鑒這個經驗,也讓啞河村的父老鄉親來種藕呢? 說幹就幹,隊員們首先動員為人踏實肯幹的貧困戶倪純兵參加區裏組織的蓮藕種植技術培訓班,讓他學會了種植技術。同時為他爭取到了1.2萬元產業補助資金,引導他種植了13.5畝“鄂蓮”良種藕,當年,倪純兵就獲得了14萬元的好收成。 經過幾年的發展,倪純兵蓋上一幢兩樓一底、麵積180平米的小洋樓,家裏還添置了液晶電視、微波爐,安起了太陽能熱水器,從此過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現在,他已憑借種植蓮藕,從貧困戶變成了年收入十幾二十萬元的致富典型。 通過倪純兵現身說法,同村的倪純良、倪純銀、文誌江等10戶致富無門的困難群眾也種上了50畝良種藕。他們種植的藕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統一銷往成都、西昌等地,收入比原來的傳統產業高了十幾倍。 工作隊還動員村民們組建了挖藕隊,利用農閑領著鄉親外出掙錢。僅種藕、挖藕兩項,一年就能為當地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 隊員們的日記本記錄了啞河村幾年來的新變化:啞河村新建骨幹水渠1公裏,整治維修山坪塘16口,修建水泥路19公裏、泥結碎石路23公裏、生產便道4公裏、人行便道4公裏,重新規劃拓寬主幹道公路4.5公裏、硬化公路6公裏、啞巴河河道生態整治;流轉土地2122畝,建設檸檬基地1962畝、蓮藕基地160畝;危房改造14戶,補助金額27.2萬元。實現了整村“八有”,解決了群眾“八難”,工作隊脫貧攻堅取得了豐碩成果。 柏梓鎮在資源有限的形勢下,摸貧困之根、號貧困之脈、下脫貧之方,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幫扶,對邊緣戶、返貧戶“精準”施策。在鎮村幹部、扶貧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柏梓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全媒體記者夏培植)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