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修到家門口。 
小康家園整潔美麗。 
香甜的橘子掛滿枝頭。 
養殖大戶給貧困戶講解養殖技術。 
如夢似幻粉黛惹人醉。 
水果采摘引來各地遊客。(資料圖資料圖) 
家庭醫生上門服務。 核心提示: 近年來,太安鎮黨委、政府把研究脫貧攻堅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作為黨委、黨政聯席會的固定議題,堅持每周研判脫貧攻堅工作,確保精準領會上級精神、結合實際貫徹執行、細化實化安排部署、對標對表項項落實,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座座白牆灰瓦的小樓錯落有致,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恬靜美麗;幹淨筆直的水泥路麵,健身器材、村衛生室等設施一應俱全……近日,記者走進太安鎮,自然田園風光和整潔村容村貌令人稱讚。雖然已是寒冬,但從一處處細微的變化中,記者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吹來的陣陣春風。 太安鎮位於潼南西南,轄11個村,2個社區(其中蛇形村為貧困村,三幢村為扶貧重點村),12310戶,人口36873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61戶2049人,2019年底已實現全部脫貧。 A、選好發展“領頭雁”建強脫貧“主心骨” “如今,回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很多成規模的產業都是返鄉的有能力的在經營管理。”太安鎮農服中心主任賴良豔驕傲地說。 “蛇無頭而不行,鳥無頭而不飛。”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中,致富帶頭人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4年,太安鎮吹響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大力引進龍頭企業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燈塔”作用,從而調動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2014年底,在外地打拚多年的袁波得知家鄉出台了一係列鼓勵返鄉創業、招商引資等實實在在的政策,他決定回鄉創業,並成立了重慶園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河邊村、蛇形村、韋家村、太平村土地2300餘畝,主要打造糧油種植及香水百荷景區。 “香水百荷田園綜合體在我們村流轉了土地800餘畝,種植有機水稻、觀賞荷花等,幫助39戶貧困戶脫貧增收。”蛇形村主任黃益波笑著說,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在這裏務工,離家近、有收入,大家積極得很。 “2017年,我們將180萬元財政補助項目資金作為試點資金,實行股權化改革,帶動貧困戶在項目存續期內享受分紅。”重慶園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袁波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太安鎮先後從致富能手、返鄉農民工、複員軍人中選拔作風正、能力強、願意幫扶群眾致富的同誌進入村“兩委”任職,聯係幫扶貧困戶,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民富。 近年來,太安鎮把建強基層組織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實施“支部堡壘工程”,挺起群眾脫貧致富“主心骨”。“由鎮班子成員牽頭,組織駐村幹部、扶貧專幹和村四職幹部成立13支村級扶貧工作隊,走訪全鎮440餘戶貧困戶,各村書記、主任遍訪本村“四類人員”,並建立走訪台賬,做好走訪日誌,全麵熟悉情況,為貧困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太安鎮鎮長張誌介紹說。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太安鎮組織全體幫扶幹部,深入貧困戶家中開展“四個一”活動,“與貧困戶一起勞動”、“做一次清潔衛生”、“吃一頓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幫扶幹部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進一步宣講精準扶貧政策,了解貧困戶收入情況及思想動態,拉近了幫扶幹部與貧困戶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感情,全麵提升了貧困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和脫貧攻堅政策的知曉度、認可度,確保脫貧攻堅行動和各項民生政策順利得到推進。 B、培育特色產業 鼓起百姓“錢袋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近年來,太安鎮堅持脫貧攻堅“產業發力”,把產業扶貧作為最穩定、最有效的措施推進,因地製宜,精準施策,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不斷激活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鼓起了百姓的“錢袋子”,走出了一條產業主體帶動貧困群眾奔小康的新路子。 清晨,冬日的陽光衝破雲層,為小鎮鍍上一層金黃。在太安鎮韋罐路水果示範園,紅彤彤的柑橘果香四溢、模樣喜人,工人們正忙著除草、施肥。 “我們家離這個園區很近,走著就可以來上班,每天有60元到80元的收入,也有時間照顧老人孩子。”說話的這位村民是來自蛇形村2社的貧困戶黃雪梅。自2019年水果示範園建設以來,她就來到這裏打工,原本家庭貧困的她,現在生活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 韋罐路水果示範園是由太安鎮與區農投集團共同建設的一個項目,在太安鎮河邊村、蛇形村分別打造高標準水果示範園和水果展示園。項目總投資780萬元,果園麵積近500畝,計劃栽植果樹2萬餘株,主要種植柑橘、桃子、李子三大類共計10個品種。目前,項目已完成了規劃設計、土地整治、栽植果苗13000餘株,剩餘工程將在近期全部完工。 “果園完全建成達產後,平均每畝產值可達2萬元以上。同時,我們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也充分帶動當地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增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持股分紅等方式,整個項目可以帶動185戶貧困戶577人脫貧增收致富,還能為村集體經濟貢獻力量。”區農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要使貧困戶真正實現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關鍵要在發展產業上下功夫,促進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長期穩定增收。”太安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成立潼南區太安鎮罐壩村經濟聯合社(重慶貫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潼南區太安韋家社區經濟聯合社等13家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更大程度提高全鎮群眾收入。 C重建設強改造 社會保障全覆蓋 “以前道路不通,車子進不來,小龍蝦運不出去,隻有靠三輪車運輸。量稍微大點的話,要花一天時間才能運到鎮上,既費時又費力。”蛇形村水產養殖戶唐建說,現在,公路修到了家門口,村裏買車拉貨、搞規模化種養殖的村民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幾年前,太安鎮各村內道路都是泥土路,路麵坑窪不平,一到雨季就積水不斷,村民們的外出、農資的運進、糧食的運出都非常不方便。 為了讓村民告別出行難,打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製約,幫助村民群眾脫貧致富,太安鎮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為突破口,夯實扶貧之路,投資5480餘萬元硬化公路92公裏,投資165萬元修建入戶便道14公裏,新建泥結石路26.25公裏,切實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助力村民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攻堅戰質量。太安鎮在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上下足功夫,推進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統籌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全麵提質增效。 在基本醫療方麵,困難群眾基本醫保實現應參盡參,參保率100%,鎮衛生院每年3月起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免費體檢活動,為全鎮65歲以上老人、重點人群、貧困戶等進行健康體檢。為全鎮所有重點人群自願登記家庭醫生,實現醫療健康“送貨上門”。 今年以來,貧困戶重大病醫療救助涉及金額29萬餘元、臨時救助10多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3人4662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67人44640元。 在教育扶貧領域,全鎮義務教育學生1197人,入學率100%;殘疾兒童7人,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建立貧困家庭“一生一卡、一生一策、一教一幫”工作機製,全麵落實學前教育兒童資助、貧困生營養餐補助、寄宿生生活補助、非寄宿建卡貧困戶學生生活補助等四項教育扶貧政策。 在飲水安全保障方麵,太安鎮嚴格對照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4項指標,組織村社逐村逐戶核查。排查出的飲水未保障戶上報區水利局統一整改,目前已打機井96口,全鎮飲水安全得到全麵保障。 在綜合保障方麵,全鎮整治山坪塘136口,衛生改廁2006戶,天然氣入戶2984戶,危舊房改造283戶、其中D級263戶、C級20戶,舊房提升1896戶,順利解決6戶“子女住好房,父母住危房”難題;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低保145戶278人,為26戶邊緣易致貧戶辦理低保;貧困村蛇形村投資4000餘萬元國土整治2000餘畝。 “我們將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嚴格‘三精準’,強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實’,在新時代的奮鬥征程中,以更加昂揚的鬥誌、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開拓進取、趁勢而上,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麵勝利,為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 答卷。”太安鎮黨委書記鄭春林說。(全媒體記者 趙晨城)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