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永彥在指導貧困戶李風均給她的魚塘消毒。 郭永彥是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的一名副教授,2019年2月,他主動請纓,來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在玉溪鎮的貧困村書房社區擔任“第一書記”。近兩年來,他帶領駐村隊員和村班子成員,始終聚焦脫貧攻堅中心任務,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標準,從“立足實際理思路”“依托項目促脫貧”“找準路子助脫貧”“誌智雙扶築脫貧”“以身作則保脫貧”五個方麵,踏實書房社區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裏”。如今,書房社區72戶247名建卡貧困戶已全都脫貧摘帽。 “化緣”90萬消滅“空殼村” 書房社區位於玉溪鎮,曾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社區百姓的收入全靠種植水稻、紅苕等傳統農業,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集體賬戶基本為零。為了破解這個難題,郭永彥依托自己主持研究的重慶市市級課題《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的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路徑研究》《基於係統動力學的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多次前往忠縣三峽橘鄉、璧山區重慶協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潼南現代農業科技園、南川田園綜合體等地實地調查現代農業、科技農業和智慧農業項目,在理論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書房社區實際,起草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方案。在多次召開專題研會和尋求多方論證的前提下,最終確定了“中藥材+經果林”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他積極彙報上級主管部門,與村支“兩委”一道,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最終獲得中央財政資金、重慶市市級財政資金和重慶廣播電視大學資金支持共計90萬元,促成“2018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2020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落地書房社區。 如今,書房社區“2018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及土地整治110畝,已種植蔬菜20餘畝,栽種果樹苗約2000株。“2020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正有序推進。曾經的“空殼村”有了自己的產業和家底,集體經濟蓄勢待發。 特色產業興村富民 書房社區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形,坡陡溝夾,地勢偏僻,村裏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一度滯後,貧困戶的收入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駐村工作隊和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書房社區致富帶頭人閆治鋼成立了重慶盈茂中藥材種植公司,大力發展檸檬和吳茱萸中藥材產業。“書房社區的一片熱土養育了我,幫助村裏的貧困戶盡早脫貧,我義不容辭!”閆治鋼說,在藥材基地施肥、鋤草的貧困戶,上班一天便可領到60塊錢的工錢。“光是6社的貧困戶黃碧華,今年就在我這裏拿到了11860元。看到村裏貧困戶腰包一天一天鼓起來,我這心裏比吃了燒白還安逸。” “現在,我家裏的總收入,已經達到68168元,腰包確實鼓起來了,走路腰杆也比過去直了許多!”貧困戶吉孝中說。 在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指導和關心下,貧困戶李鳳均發展淡水養魚產業後,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收入逐年增長,自己也住上了新房。她從曾經的“貧困戶”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自己不但脫了貧,還成功帶動本社其他6名貧困戶脫了貧。“成功創業帶來的喜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說這話的時候,李風均臉上寫滿了幸福和自信。 截至目前,書房社區已形成300餘畝檸檬及吳茱萸中藥材產業基地,70餘畝泥鰍養殖基地,40餘畝淡水養魚基地。以上產業帶動全村36戶共計132名貧困戶增收。 貧困戶住上“安心房” 兩年前,書房社區的18戶貧困戶的房子都很破舊,“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的現象時有發生。貧困戶匡建國因家境貧困,於8年前離了婚,全家6人三代同堂,其中有2人吃低保,去年全家還擠在不足60方米的老房子裏。老房子因屋頂長期漏雨導致牆體傾斜,隨時就有倒塌的危險。 摸排到這一情況後,郭永彥找鎮主管領導彙報後,及時啟動危房改造工作,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該戶的危房整改工作。入住新房後的匡建國說:“現在住上了新房,睡覺也踏實了,眉頭上的皺紋也少了,再也不用擔心下雨了。今年村委會還為我配套了化糞池,生活環境大大改善了。” 炎熱的夏天,郭永彥經常懷揣著藿香正氣液,騎著電瓶車,走村入戶,逐一摸排情況,並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和幫扶單位爭取資金,幫助其他貧困戶修建新房。現在全村18戶貧困戶已全部搬進了寬敞明亮、裝飾一新、蓋了琉璃瓦的“小洋房”。 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書房社區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養有雞鴨鵝,還有幾個養蜂大戶,土蜂蜜年產量500多斤。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郭永彥特別注重收集這些土特產的銷售情況。 今年疫情期間,正值家禽產蛋高峰,很多貧困戶的土雞蛋銷售不出去。得知這一情況,郭永彥親自上門,挨家挨戶購買土雞鴨鵝蛋,並聯係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教代會、工會,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 貧困戶陳早貴說,僅今年3月份的第一周,郭永彥就幫5社共15戶村民銷售禽蛋1000多枚。 為了擴大產品銷路,郭永彥主動聯係重慶廣播電視大學二級學院領導,到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校領導高度重視,並積極彙報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及相關主管部門,為書房社區搭建電商銷售平台。“書房社區的土蜂蜜等土特產也進入了832扶貧采購平台。”郭永彥說,老百姓再也不為土特產銷售渠道發愁了。(全媒體記者 李揚)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