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結碩果漫山花椒鋪就致富路
“我在村裏的花椒基地務工,一個月至少掙個兩三千塊錢不成問題,還能照顧家裏,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近日,別口鎮老君村4組建卡貧困戶文啟成樂嗬嗬地說:“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會成為產業工人。”
文啟成告訴記者,村裏在推進產業脫貧中,引進重慶老君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花椒產業,讓他有了在花椒基地務工的機會,不用背井離鄉就能在家門口掙到錢,他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
花椒一直是別口鎮的主導產業。走進位於該鎮西南部的老君村,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樹。
“整個老君村的花椒基本上都是我們公司種植的,全部為優良品種九葉青。”花椒基地負責人文靜告訴記者。
文靜說,自己是老君村人,前些年在外做建築裝修生意掙了些錢。盡管事業上小有成就,但是老家貧困的麵貌讓他一直放心不下。2015年,別口鎮積極推介與產業扶貧相關的招商引資項目,借著這個“東風”,他在多方考察後,決定與幾個生意上的朋友合夥,在老君村發展花椒種植與加工。
經過近5年的精心培育,老君村的花椒產業風生水起。“目前,我們共栽種了2460畝花椒樹,年產值在200萬元以上,不出意外還會逐年遞增。”文靜說,眼看花椒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自己也不能忘了創業的初衷——改變家鄉落後的麵貌。
“我們的花椒種植基地裏平時有70多個固定勞動力。到了收獲的季節,還要按照70元/天的價格雇用300餘名工人采摘花椒,這些工人大多是來自老君村本地和附近村子的農民。”文靜告訴記者,為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企業用工向貧困戶傾斜,花椒采摘和加工隊伍裏,貧困戶占了至少一半。此外,他還專門從江津聘請技術人員,對工人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熟練掌握花椒的種植、剪枝、噴藥、施肥等技術,久而久之,這些村民也成了花椒種植能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讓村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在基地幹活不但能掙到錢還能學到花椒種植技術。”文靜說。
“文總是個良心企業家,不管花椒行情如何,他從來沒拖欠過工人的工資。我跟著他在基地裏打工,家裏的生活條件也因此改善了不少。”長期在花椒基地務工的文啟成,原本並不擅長給花椒樹修枝的他,在文靜手把手的教導下,已經成了工人裏麵的技術指導員。
“別口鎮現有花椒種植基地10000畝,計劃通過2年的努力,建成花椒種植基地15000畝。”別口鎮黨委書記薛薈表示,下一步,將支持企業繼續配套建設烘房、凍庫等花椒生產保存基礎設施,附帶發展豆瓣、花椒油等精深加工產業,拓展延伸花椒產業鏈,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保障民生有妙招 周轉房圓困難群體安居夢
“開飯了,開飯了!”當記者來到別口鎮飛鳳社區的養老周轉房時,已近正午時分,見到馬大爺正端著燉好的鯉魚招呼四鄰,聽到喊聲,隔壁幾位老大爺慢慢地踱步來到馬大爺客廳的飯桌前。“香!真香!老馬燉魚就是一絕!”幾位老大爺一邊稱讚著,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嚐起來。
通過攀談記者了解到,幾位老大爺口中的“老馬”叫馬孝禮,今年65歲,別口鎮飛鳳社區人,是社區的“五保戶”。馬大爺搬進養老周轉房之前,住的是40多年前建造的土坯房,村幹部怕出意外就把他接到自己家裏,他本人也成天憂心忡忡,“給我錢也蓋不起房子,我年紀大了,也不願操心了。”馬大爺對記者說,“真沒敢想,還能住上新房子。”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成了社區第一批搬進周轉房的住戶。現在,他還想在房屋後的小山坡上開辟一塊養蜂地,把老房子的蜂箱搬過來養蜂。“不僅能自給自足,多出來的蜂蜜還可以換點零用錢。”馬大爺笑著說。
別口鎮負責養老周轉房項目的副書記施展告訴記者,養老周轉房具備就近、經濟、便捷、自由等特點,老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慰藉在這裏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實現了“離家不離村(社區)、離親不離情”的集中供養,不但受到群眾歡迎,還吸引了一批常年在外的老人“返鄉養老”。
金仙村的何小兵今年68歲,在外地打工多年,去年他老伴突然去世,由於膝下無子女,無奈之下他回到了老家。“以前沒有買社保,也沒有地,家裏隻有兩間土牆房子,為了他養老的事,我們沒少費腦筋。”村支部書記李真明介紹說,村委會積極上報鎮黨委、政府,協調解決了老何的戶口問題,又安排他住進了養老周轉房。“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過上這麼好的日子。”談到現在的生活,老何非常激動。
據了解,像飛鳳社區這樣的困難群眾周轉房,別口鎮目前共建有7處。“近年來,我鎮聚焦特殊困難群眾住房難、寡居老人照料難、保障住房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通過新改建村級周轉房,打造7個集中安置點,切實解決建卡貧困戶、殘疾人、低保戶等特殊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增強基層治理實效。”施展告訴記者。
精準幫扶解難題 昔日上訪戶成致富領頭人
“老鄭,你咋不上訪了?還天天誇黨和政府好,你這是演的哪出戲喲?”在別口鎮科郎村3組,村民們見到鄭修春都要調侃他幾句。
原來,鄭修春兩口子長年在外打工,由於沒掙到什麼錢,2008年回到老家一看,頓時傻眼了!由於年久失修,沒人住,老家的房子成了危房,根本沒法住人。
沒地方居住可是件大事!鄭修春頭腦一熱,便跑到鎮政府去“要說法”。當時的別口鎮負責人接待了他,問清楚緣由後,當即表示:“政府明白你的困難,先幫你找個臨時住處,你們家的住房問題一定會盡快得到妥善解決。”半信半疑的鄭修春這才“善罷甘休”。
“沒想到,總共10500元的國家補助資金很快就打到了我的卡上。2009年,我們的新房開建。幾個月後,我們一家人就搬進了新房居住。”鄭修春感歎道。
有了新房,鄭修春開始琢磨著依靠發展產業來致富。頗具商業頭腦的他,把目光瞄準了生豬養殖業。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鄭修春的養豬場遭遇了建場以來最大的危機——由於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無錢購買豬飼料。急壞了的鄭修春迫不得已再次向鎮政府發出求助。了解到他麵臨的困境後,別口鎮領導出麵,為鄭修春從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辦好了小額信貸。
資金問題解決了,老鄭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回歸正軌後,養豬場的年產值達到50萬元以上。現在的他,常把“多虧了黨的好政策,還有鎮政府數次出麵為我化解危機,才有了我老鄭今天的好日子”掛在嘴邊。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鄭修春發展產業嚐到了甜頭,也不忘回報鄉鄰。在他流轉的200畝土地上,種滿了玉米、西瓜、紅苕和南瓜,農忙時,他以60元/天的工資,雇用周邊二三十名困難群眾幫他除草、種植、施肥、采摘。養豬場的糞水,他除了自用外,剩餘的全部無償送給有需要的農戶。“心底無私天地寬”。如今的鄭修春,心態轉變了,心氣順了,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麵收官之年,別口鎮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多種方式解決貧困人口的增收和保障問題,確保全鎮所有貧困戶如期脫貧。”薛薈告訴記者,下一步,別口鎮將加快建設以“萬畝花椒示範園”為代表的農村特色產業,補齊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深入推進以家庭環境衛生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轉變家風、民風、社會風氣抓好農村基層治理,建設和諧美麗新農村。
【責任編輯 鄭強】
本期主持
“我在村裏的花椒基地務工,一個月至少掙個兩三千塊錢不成問題,還能照顧家裏,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近日,別口鎮老君村4組建卡貧困戶文啟成樂嗬嗬地說:“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會成為產業工人。”
聯係我們
- 1. 郵件報料:發送郵件至tnxwzx@cqtn.com
- 2.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版權聲明
- 潼南網原創策劃出品,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