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投資近100億元推進42個重大項目建設,逐步完善城市功能;2020年,投資300多億元推進69個重點項目,堅決打好城市提升三年大會戰——潼南的大手筆、大氣魄反映出的不僅是當地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更彰顯出了潼南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城市的堅定決心。 如今,地處成渝腹心的潼南,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緊盯重慶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定位,加快城市提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快速聚集,產城景深度融合發展,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城市麵貌日新月異,已然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心一顆宜居宜業宜遊的閃亮“明珠”。 
▲一水穿城新潼南 攝/楊毅 謀篇布局“雙百城市” 城市發展有了新方向 規劃是引領發展的導向器。新中國成立以來,潼南相繼製定了6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市麵貌也是顯著變化。1998年,潼南實施“縣城東下北移”,啟動了江北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近年來,更是向著40平方公裏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邁進。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下,潼南被賦予100平方公裏、100萬人口的‘雙百城市’新內涵,進一步拓展了潼南的城市發展空間。”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真正將“雙百城市”建設落到實處,潼南區堅持產城景融合發展理念,加快了城市修編,高起點、高標準編製國土空間規劃和“雙百城市”規劃,力爭到2035年潼南中心城區城市規模達105平方公裏、城市人口達100萬人。 在新版規劃中,新理念新要求新內涵得到進一步體現,將更加突出涪江生態軸線,統籌產業、文化、生態等功能,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打造“一江兩岸五組團”,謀劃建設朝陽湖、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涪江“十裏畫廊”、雙江古鎮“四大片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增強城市集聚力輻射力。 目前,潼南區已完成了現行城鄉總規實施評估、潼南總體規劃大綱、生態保護紅線評估等專項工作,“雙評價”“三線劃定與空間管製”“人口、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等9項專題研究,《潼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方案和《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初步方案。完成了6個項目地塊和工業園區東區、兩橋片區、東安小學片區等4個片區規劃修改。 “可以說,在新版規劃的引領下,潼南城市發展已經踏上了新征程。未來,潼南城市品質提升還會帶來令人驚訝和驚喜的巨大變化。”該負責人說。 
▲涪江黃金水道上的航電樞紐 攝/李揚 打造成渝地區樞紐之城 城市更加暢通便捷 交通便捷曆來是一個高品質城市具有的最顯著特征。潼南搶抓成渝城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城都市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在大通道、城市道路、鄉村公路等領域不斷加碼,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之城,為潼南這顆成渝腹心“明珠”的崛起奠基。 2019年9月25日上午,川渝合作第一批示範項目——涪江幹流雙江航電樞紐輔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主體工程計劃於今年11月開工建設。 作為涪江幹流重慶境內五級梯級開發中的最後一級,該樞紐工程總投資約20億元,其建成後,將重現涪江繁榮水運盛景,構建起川渝區域經濟新通道,推動川渝合作邁上新台階,極大地促進川渝兩地涪江沿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而這隻是潼南交通發展的一個縮影。潼南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潼南已逐步構建起“公鐵水空”綜合性立體對外大通道。高速公路方麵,渝遂高速、潼榮高速已建成通車,合安高速(潼南段)計劃今年建成,渝遂高速擴能工程可行性報告已通過行業審查,待交通運輸部審批;鐵路方麵,遂渝鐵路建成投用,重慶—潼南—遂寧—綿陽城際鐵路力爭“十四五”啟動建設,都市快軌C6線已進行預算可行性研究工作,力爭“十四五”延伸至潼南;水運方麵,潼南航電樞紐已建成投用,未來雙江航電樞紐建成,1000噸級船舶經涪江通江達海;潼南通用機場已完成前期工作,計劃“十四五”完成建設。 
▲涪江大橋 攝/李揚 除了大通道外,潼南內部交通網絡也快速完善。近年來,潼南加快打通“一江兩岸”交通瓶頸的製約,重建提升涪江大橋,陸續建成東安大橋、航電樞紐通道、潼榮高速涪江大橋、合安高速涪江大橋,正開工建設東升大橋,形成8橋橫跨城市南北的交通格局。 同時,建成產業大道、繞城路、東濱路、金濱路、站前大道、百米大道,形成城市大環線;升級改造國道246線、省道107線等,新建成綜合換乘樞紐,全區公路總裏程4661公裏,公路密度294公裏/百平方公裏(全市平均為180公裏/百平方公裏)。 潼南區還在鄉村積極構築扶貧路、旅遊路、小康路、產業路,農村公路總裏程4192公裏,在全市率先實現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通暢率、行政村通客車率“三個百分之百”目標,30分鍾可到達最偏遠鎮鄉。 “現在,潼南已實現40分鍾到重慶,70分鍾到成都目標,成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由原來的‘重慶邊陲’變為了‘成渝樞紐’,為潼南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該負責人說。 
▲濱江樂園 攝/楊毅 潼南大道 攝/李揚 以項目實施為引領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商業、住房等配套設施是否完備,是衡量一個城市品質的標尺。為此,近年來,潼南一步一個腳印,一年接著一年幹,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在2019年投資建設的42個重大項目以及2020年投資建設的69個重點項目中,完善城市功能類的項目占比就超過一半。 潼南區人民小學現有教學班54個,在校學生3000餘名,是潼南區江北城區的一所高品質綜合性小學校。近年來,隨著城區常住人口不斷增加,適齡兒童入學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此,潼南區啟動了人民小學分校的建設,並在2019年順利建成投入使用,預計將新增教學班級36個,容納1800名學生就讀。 同時,瓊江小學、潼南實驗中學初中部擴建,東安小學、兩橋小學、潼南中學升級改造等學校建設如火如荼;區婦幼保健院的建成投用,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區中醫院創建“三甲”等項目紮實推進,潼南就醫環境大幅改善;隆鑫商圈、勁力酒店、紅星美凱龍等項目投用,一批舊城路網完成改建,城市數據大腦基地建成投用,大量5G基站建設,重點公共區域免費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希爾頓酒店、潼州酒店、涼風埡金三角購物中心等項目加緊實施,恒大綠洲、萬大廣場及文旅小鎮等相繼落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加強了對城市灰色空間的有效利用。”潼南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灰色空間是指橋梁、建築周邊一些未經利用的空地、荒地等。為了讓周邊群眾有更多的休憩之地,潼南區在城市灰色空間建設了大量的體育場地、遊樂設施、健身器材等。目前,潼南區各類體育場地麵積已達109萬平方米,共建有社會足球場9個、學校足球場51個,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靚麗、城市生命更具活力,得到了群眾的廣泛稱讚。 
▲城市綠肺 攝/楊毅 全力保生態提顏值 帶來城市品質躍升 “這公園真的建得很好,早上和晚上我們一家人都要來這裏散散步、聽聽歌、看看花。”近日,正在潼南音樂百花園遊玩的市民張小妗高興地說,“這公園不比任何其他公園差,再也不羨慕大城市了。” 剛剛建成開放的潼南音樂百花園,位於潼南金福片區和江北片區,項目緊鄰三塊石運河,是潼南生態藍道和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集兒童遊樂、體育健身、音樂遊賞、主題花卉、婚紗攝影及核心商業為一體的生態公園綜合體。 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總占地麵積約1350畝,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實施麵積1050畝,以景觀打造為主;第二期實施麵積300畝,以音樂百花園特色創意及商業地產為主。百花園一期的建成開放,為周邊居民提供運動空間,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肯定。 
▲小朋友在濕地公園親子區域玩耍 攝/李揚 實際上,為進一步做靚“景”、繪就“美”,潼南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近年來,潼南立足高品質大型公園及功能配套齊全的口袋公園建設,構建了以濱江濕地公園、蔬菜濕地公園、金佛壩濕地公園、東濱公園、音樂百花園為主園,18個社區遊園為輔園的城市公園體係。全區公園麵積達472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16.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3%。 同時,潼南大力發展“花經濟”,做足“花文章”,按照“滿城鮮花、四季有花”理念,在全區範圍內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發展鮮花產業,形成“季季有花、月月有遊、季換花變”的賞花休閑旅遊格局,打造“花園城市·四季花會”品牌,把潼南建設成為休閑旅遊的花園城市。結合城市春季、秋季提升行動,全麵提升園林綠化管護質量,讓城市綠起來、美起來、活起來。在潼南大道至世紀大道路段栽種大量樹狀玫瑰;在潼南大道、行政中心廣場等城市窗口地帶栽種四季海棠、金盞菊等12個鮮花品種190萬盆;對城區5000餘株喬木進行修枝整形提冠,並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按照《主城區坡地堡坎崖壁綠化美化設計導則》,因地製宜,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累計完成濱江公園人行天橋、涪江大橋橋墩500平方米的立體綠化;對東風大道、巴蜀大道、大佛壩、雙擁大道空地邊坡采取播撒花種的方式進行美化亮化;完成涪江大橋灰空間、明清園小區等地約10萬平方米的空地覆綠。 潼南還通過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和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空氣、水、土壤品質,並依托規劃設計,對城市重要節點和區域進行適度亮化,通過對涪江“一江兩岸”的樓宇、山坡進行燈飾亮化,使涪江“一江兩岸”夜景靚麗照人,成為眾多市民的夜間打卡地,城市功能品位和群眾幸福感顯著提升。 王靜 劉廷 【采編 鄭強】原標題:重慶日報 | 潼南 雙城經濟圈腹心的閃亮“明珠” |